泉州印象敷仁巷:一門六厝五才子 徐氏望族盛名揚(圖)
在后代的悉心呵護下,古厝至今仍煥發(fā)生機。
精制白玉腰帶 奉敬通淮關(guān)帝正駕
老泉州大多知道,徐宅曾有兩條祖?zhèn)鞯年P(guān)帝白玉腰帶,每逢奉敬通淮關(guān)帝正駕時方用。然而,白玉腰帶和“文魁匾”均在“文革”丟失或被毀。
根據(jù)《泉州古城徐氏先賢名人名居錄》“儀軒公傳”一文記載,徐氏先祖用重金購得珍稀寶玉三十二塊,又用高薪聘請藝匠,雕琢精制白玉腰帶二條,奉敬通淮關(guān)帝正駕。這尊正駕只有在全城發(fā)生重大事故必須動用出巡鎮(zhèn)邪時,才掛在腰際,因此平時玉帶由徐家六房保管。
“八塊漢白玉均勻環(huán)繞腰帶,每塊玉上都雕有精美的桂花或菊花紋飾……”徐重慶說,玉帶在泉州頗負(fù)盛名,然而“文革”動亂時有人假公行私,強借不還,這一傳家敬神珍寶至今下落不明。
“父親非常痛心,玉帶傳到他已經(jīng)第九代,在他這一代把寶物丟了。”徐重慶長嘆了一聲。
敷仁巷5號,后代大多已經(jīng)搬出。
敷仁巷5號
300多年進士第 曾懸“中憲大夫”三牌匾
5號徐宅,人稱“進士第”。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徐氏委員會副秘書長徐鼎潤介紹,進士第是清道光年間進士徐云驤舊宅,宅內(nèi)曾懸“進士第”、“文魁”、“中憲大夫”三牌匾,門口豎旗桿石,惜今已不存。
如今的進士第,后人大多搬出,只留廳堂祭祀時敬奉先祖,兩側(cè)護厝都已改建成三層民房,對外出租。
尋訪時,正逢徐氏后人回祖厝祭祀。他們回憶,古厝清朝至今,已經(jīng)有300多年,曾是三落五開間雙廳單護厝的大宅,原有一穿著清朝官服的祖先像。
相關(guān)閱讀
-
-
泉州花燈市級傳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傳承花燈技藝
這些融合刻紙、針刺、料絲等多種工藝的花燈,陸續(xù)被送往臺灣、廈門、漳州以及泉州市區(qū)、南安、晉江...更多
2019-02-19 08:50:12
-
-
20年珍藏如數(shù)捐借給學(xué)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戶泉州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北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通道,這批古陶器從大西北落戶泉州,‘一帶...更多
2018-12-11 16:29:25
-
-
泉州騎樓:鄉(xiāng)愁的符號 會隨歲月彌珍
騎樓不是泉州獨有,在福建的廈門、漳州,廣東的廣州、珠海以及海南等地,都可以見到騎樓。這騎樓建...更多
2018-12-10 11:39:22
-
-
泉州紀(jì)事1979年:企業(yè)“松了綁”廠長“說了算”
這一年,距離《福建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55位國有骨干企業(yè)廠長、經(jīng)理的呼吁信《請給我們“松綁”》...更多
2018-11-27 09:33:57
-
-
泉州市第33屆戲劇會演 高甲戲《李光地》成功首演
昨晚,安溪縣高甲戲藝術(shù)保護傳承中心創(chuàng)編的高甲戲《李光地》在安溪影劇院首演,作為泉州市第33屆戲...更多
2018-10-23 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