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花燈市級傳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傳承花燈技藝
父子倆巧手制花燈(陳英杰 攝)
核心提示
鯉城區(qū)花巷工藝大院8幢的花燈藝坊里,一年到頭總是忙忙碌碌。這里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泉州花燈市級傳承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林守明和兒子林偉忠的工作室,更是帶徒授藝的泉州花燈傳習所。16歲時,林守明便與花燈工藝結緣;自1985年起,他和妻子開始制作花燈,至今已有34個年頭。其間,林偉忠從幫工到漸漸成為主力,再到帶著妻子一同加入。去年初到今年元宵,72歲的林守明和45歲的林偉忠,共制作了六七百盞花燈。這些融合刻紙、針刺、料絲等多種工藝的花燈,陸續(xù)被送往臺灣、廈門、漳州以及泉州市區(qū)、南安、晉江五店市等地?!跤浾?陳靈
16歲成為學徒 攜妻制燈34年
隨著最后幾批燈被送走,林守明才空閑下來,可以好好休息下。他們辛苦一年精心制作的花燈,已匯入各個地方的元宵燈海,供市民、游客欣賞。過段時間,他們又將投入新一年的花燈制作中。
“我小的時候,父親是木雕藝人,每逢端午節(jié),他給村里‘扒龍船’雕刻的龍頭,栩栩如生。”林守明望著工作室僅剩的幾盞花燈,回憶這些年來與花燈的種種,“到了元宵節(jié),他就會做花燈,也特別好看。”受父親影響,他對傳統(tǒng)工藝產(chǎn)生興趣。1963年,16歲的他成為泉州市工藝美術公司的一名學徒,被分到竹編廠。當時,工藝大院匯聚了李堯?qū)毜让掖髱?。竹編工藝與有骨花燈工藝相通,在竹編廠的學徒生涯,為他今后的花燈制作打下牢固基礎。
1979年,林守明從竹編廠轉到刺繡廠,次年,妻子轉入刻紙廠,夫妻倆領了刻紙的活兒一塊做,為花燈提供裝飾。1985年起,夫妻倆開始制作整盞燈,沒想到,一做就做到現(xiàn)在。
兒子耳濡目染 從小學做花燈
和林守明小時候一樣,林偉忠也是從小耳濡目染,并漸漸對花燈工藝產(chǎn)生濃厚興趣。10多歲時,他便開始幫忙。“他還在念書時,看我刻紙,就偷偷刻了一張,沒讓我知道,刻完后才拿來給我看。”林守明笑著說,“我一看,刻得真不錯!”
但是,夫婦倆讓兒子自己做選擇,“孩子想做哪一行,家長強迫不來。”18歲時,林偉忠決定跟著父親做花燈。他們共同設計并制作出料絲花燈、刻紙針刺花燈、造型創(chuàng)意座燈等各種類型的花燈,每年元宵佳節(jié)獲獎無數(shù)。
進入花燈世界的二三十年來,林偉忠和父親在沿襲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也思索如何創(chuàng)新。“有一點美術功底便可以學做花燈,”林偉忠說,“但要做‘精’,需要長時間磨煉。”
堅持用心制燈 展現(xiàn)花燈魅力
父子倆數(shù)十載的用心積累,化作一盞盞璀璨花燈。精美的花燈吸引了各地訂單和慕名而來學習制燈工藝的“學生”。這幾天,他受邀到市區(qū)城基路做花燈非遺展示。過兩天,又要到市區(qū)東海一幼兒園現(xiàn)場展示花燈制作工藝……
在父子倆看來,工藝大院是泉州優(yōu)秀傳統(tǒng)工藝技術的發(fā)源地,大院里的這個工作室是父親帶領兒子踏上花燈傳承之路的起點。父子倆希望秉持初心,傳承好泉州花燈技藝,同時也將泉州花燈的藝術魅力傳播給更多人。
相關閱讀
-
-
海內(nèi)外關注泉州元宵節(jié)盛況 刺桐花燈俏盛會報春來
火樹銀花不夜城,刺桐古城燈會俏。昨天是元宵節(jié),以“海絲起點·多彩泉州”為主題的元宵燈會也迎來...更多
2017-02-12 13:28:41
-
-
泉州百萬人次喜觀燈 傳統(tǒng)與時尚結合吸引眼球
昨晚是元宵佳節(jié),皓月當空,僑鄉(xiāng)大地處處花燈競放,鼓鐃沸作,各地民眾與四海賓朋沉浸于燈山舞海的...更多
2017-02-12 13: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