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印象敷仁巷:一門六厝五才子 徐氏望族盛名揚(圖)
敷仁巷4號
家中曾懸“文魁匾”關(guān)帝玉帶傳九代
隔著一道長圍墻,敷仁巷4號徐宅,幽靜古樸,耐人尋味。石埕、天井、廳堂、廂房的絕大多數(shù)建筑構(gòu)件,依然保留著300多年前的精髓和味道,只是那早已無處可尋的“文魁匾”和關(guān)帝爺“玉帶”,無聲地講述清代舉人徐振聲和他的家族故事。
古巷游成了不少年輕人逛古城的新方式
后人精心呵護 300年老宅古韻猶存
穿過古厝開闊的石埕,一座屹立了300多年的古厝在眼前豁然開朗。80歲的屋主徐重慶對來訪者并不意外,這里不時有遠從北京、香港慕名而來的電影拍攝者。
這座三進三開間硬山式單護厝建筑,前有石埕和圍墻,后有花園,山墻是典型的出磚入石。300年間物換星移,但徐宅仍較完整地保留最初的模樣:浮雕精美,木門古樸,梁枋彩畫絢麗,清代工匠的精湛工藝一覽無余。這一切均得益于后人的精心呵護。“30年前父親更換了部分梁柱,古厝的木柱木門每年都會大清洗……”
據(jù)《泉州古城踏勘》記載,徐宅建于清中后期,廳前舊懸有“文魁匾”,宅主是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舉人徐振聲。廳堂掛有“柏蓀先生壽相”,這是一幅炭畫半身像,上有清末進士黃摶扶題字。
小巷深處隨處可見古井身影
書法盆景俱佳 名家隱居古厝
徐宅最吸引眼球的風(fēng)景,莫過于天井里郁郁蔥蔥的盆景。這些盆景有的盤根錯節(jié)、亭亭如蓋,有的枝展葉舒、婀娜多姿。清風(fēng)一吹,那濃淡相間的綠色互相掩映,像要從葉尖上流下來似的。
這些盆景大多是已故泉州盆景老藝人徐文章的作品。“父親擅長盆景和書法。”徐重慶回憶,制作盆景并非父親徐文章本職,但他卻“玩”出名堂,是上世紀80年代小有名氣的盆景師,他帶作品參加1983年福建省首屆盆景藝術(shù)展并得獎。
天井往前,便是古厝前廳。廳堂大門兩邊,木刻雅聯(lián)“一庭明月照金蘭,三徑香風(fēng)飄玉桂”。徐重慶介紹,他的曾祖父徐柏蓀是私塾老師,祖父徐澤梁是泉安汽車公司的員工,父親徐文章繼承“衣缽”也成了工人,但他對藝術(shù)孜孜以求。
相關(guān)閱讀
-
-
泉州花燈市級傳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傳承花燈技藝
這些融合刻紙、針刺、料絲等多種工藝的花燈,陸續(xù)被送往臺灣、廈門、漳州以及泉州市區(qū)、南安、晉江...更多
2019-02-19 08:50:12
-
-
20年珍藏如數(shù)捐借給學(xué)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戶泉州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北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通道,這批古陶器從大西北落戶泉州,‘一帶...更多
2018-12-11 16:29:25
-
-
泉州騎樓:鄉(xiāng)愁的符號 會隨歲月彌珍
騎樓不是泉州獨有,在福建的廈門、漳州,廣東的廣州、珠海以及海南等地,都可以見到騎樓。這騎樓建...更多
2018-12-10 11:39:22
-
-
泉州紀事1979年:企業(yè)“松了綁”廠長“說了算”
這一年,距離《福建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55位國有骨干企業(yè)廠長、經(jīng)理的呼吁信《請給我們“松綁”》...更多
2018-11-27 09:33:57
-
-
泉州市第33屆戲劇會演 高甲戲《李光地》成功首演
昨晚,安溪縣高甲戲藝術(shù)保護傳承中心創(chuàng)編的高甲戲《李光地》在安溪影劇院首演,作為泉州市第33屆戲...更多
2018-10-23 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