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女子手繪古城旅游地圖刷屏朋友圈 無心插柳成網(wǎng)紅
●燕尾脊
古時候,在刺桐城里凡是看到屋脊上有燕尾脊,這戶人家內(nèi)必有舉人,當時只有官宅才能使用燕尾脊,稱為“雙燕歸脊”,尋常百姓只能蓋馬背脊。到了明末,一些豪門富家不顧體制,私自興建大量華麗的裝飾用于家廟,慢慢富甲一方的豪門相繼效仿。后來,只要有錢修建的百姓,不論家中是否有功名,都可修建燕尾脊,其花樣造型也愈漸豐富。有“花窗脊、車窗脊、梳窗脊”等。
●赤磚雕
泉州的土壤基本以赤土為主,泉州人將赤土燒制成紅磚,千百年來,這抹赤紅不僅成為泉州人祥瑞的色彩,更是根祖和故土的符號。這種熱愛,讓泉州人毫不計較紅磚材質(zhì)的平凡和粗糙,技藝高超的工匠們把紅磚雕刻成磚雕,鑲嵌在亭臺樓閣上,內(nèi)容大多是各種傳說人物故事,如仙花靈草、祥禽瑞獸等形象。
除了在成型的紅磚上雕刻,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將泥筋雕塑成型,然后入窯燒制。長大后方知,原來泉州的磚雕文化,在不知不覺中已深深嵌入我們成長的歲月中。
●剪瓷
在泉州,你經(jīng)??梢钥吹轿菁股夏切┪宀式k麗精美的雕龍、人物或者盤花的建筑部件,那些精美的部件叫作——剪瓷雕。以各種鮮艷的彩瓷碎片作為原料,經(jīng)過打磨和加工制作成大小不等有型的瓷片。匠人們先把要做的造型混合鋼筋、鐵絲等制成泥坯雛形,再刷上糖水灰讓泥坯富有黏性,半干時將瓷片一片片插入其中,直到完成預(yù)期的效果為止。
●騎樓
1819年,有一個英國人在馬來西亞南端的一個小島上,建立了一個自由貿(mào)易港,致力于殖民城市的建設(shè)規(guī)劃,由于小島天氣變化無常,時晴時雨,他要求商業(yè)街區(qū)里所有連棟式店屋的街區(qū)樓前必須設(shè)置約5英尺寬的有頂蓋的人行道或走廊,利于行人防曬防雨,稱之為“five-fort way”這個聰明的英國人就是為大英帝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托馬斯·斯坦福·萊佛士。
后來南洋回國的華人華僑也把這種建筑風格帶回,并且將“five-fort way”翻譯成“五腳基”,也叫騎樓。在閩粵地區(qū)大力推廣,發(fā)展成為僑鄉(xiāng)地區(qū)一種建筑類型,也就有了“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雨”之說。
●番仔樓
閩南多華僑,在傳統(tǒng)的閩南家庭中,幾乎都曾經(jīng)有過“下南洋”的親朋好友。這些歸國的“番客”衣錦還鄉(xiāng)后也將南洋、西洋的建筑風格帶回家鄉(xiāng),所以在一個世紀前,這些特殊風格逐漸形成,稱之為“番仔樓”。這種建筑取消了傳統(tǒng)四合院里的天井,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美輪美奐華麗的外廊和陽臺。
對每一幢番仔樓,我總能想像許多畫面:歸國的南洋華僑們,把從海外辛苦賺回的錢在故土筑起一座華麗美倫的番仔樓,本可以終日讀讀報紙喝喝下午茶,表姐教小表妹唱著英文歌,隔壁鄰居的小男孩總會偷偷從矮圍墻里探視那個穿著漂亮裙子的大姐姐。長輩們的記憶里,華僑總是那么令人羨慕不已,他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們從外面的世界淘金回來,大洋樓里每天都能傳來洋氣的英文爵士音樂,總會在整點響起沉穩(wěn)洪亮的鐘聲,芬芳的花園,還有那一片片美麗的從海外運來的水泥花磚……可是戰(zhàn)爭爆發(fā)了,華僑們都逃離海外,人去樓空…一年又一年,這些番仔樓再沒能等到它們的主人,就已經(jīng)比主人們先老去,一棟棟破敗,老去,消失…在泉州的石獅永寧鎮(zhèn)就有著這樣一棟棟被時光遺忘的番仔樓。
●蠔殼厝
宋元時期,刺桐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商船遠航至東非海岸,卸貨清倉后,將當?shù)匮睾5拇竽迪牃ぷ鳛?ldquo;壓艙物”用來增加船身重量,使歸航行駛較為穩(wěn)重。商船回到刺桐港將這些牡蠣殼廢棄在涂灘上,聰明的漁民們見這堆積如山的大牡蠣殼堅硬潔白,可用于修葺房屋,逐漸一座座壘砌起來的蠔殼厝成為刺桐港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石頭厝
在泉州,有一個叫做“樟腳村”的古村落,整個村子的房子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幾乎都是由五顏六色的石頭壘砌而成,我們叫做“石頭厝”。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時光留下的痕跡和歲月的洗禮,青苔、彩石、綠野,在光影下如同一幅天然的油畫。
相關(guān)閱讀
-
-
泉州花燈市級傳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傳承花燈技藝
這些融合刻紙、針刺、料絲等多種工藝的花燈,陸續(xù)被送往臺灣、廈門、漳州以及泉州市區(qū)、南安、晉江...更多
2019-02-19 08:50:12
-
-
20年珍藏如數(shù)捐借給學(xué)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戶泉州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北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通道,這批古陶器從大西北落戶泉州,‘一帶...更多
2018-12-11 16:29:25
-
-
泉州騎樓:鄉(xiāng)愁的符號 會隨歲月彌珍
騎樓不是泉州獨有,在福建的廈門、漳州,廣東的廣州、珠海以及海南等地,都可以見到騎樓。這騎樓建...更多
2018-12-10 11:39:22
-
-
泉州紀事1979年:企業(yè)“松了綁”廠長“說了算”
這一年,距離《福建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55位國有骨干企業(yè)廠長、經(jīng)理的呼吁信《請給我們“松綁”》...更多
2018-11-27 09:33:57
-
-
泉州市第33屆戲劇會演 高甲戲《李光地》成功首演
昨晚,安溪縣高甲戲藝術(shù)保護傳承中心創(chuàng)編的高甲戲《李光地》在安溪影劇院首演,作為泉州市第33屆戲...更多
2018-10-23 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