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廳”“網紅零食” 這些年你入了多少網紅的“坑”?
部分超市特別設立網紅商品柜臺
近日,網紅大V“美pi貓娘”因售假被跨國追捕,引發(fā)了網友對網紅經濟的又一輪熱議。
日常生活中,“打卡網紅”,成了不少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行程。去網紅餐廳、買網紅商品、看網紅直播,休閑時間里拿起手機追網紅……隨機打開泉州本地營銷號,就能搜索到一個又一個的網紅。網紅成了營銷法門,打造網紅也成了商家變現(xiàn)的手段。但是,部分網紅卻不是真的紅,而是通過買流量、雇人排隊,通過假照片抬高身價等手段“制造”出來的。賺一波快錢后,這些網紅可能消失,也可能改頭換面,再次“改造”成消費者喜愛的新網紅。網紅泛濫后,部分消費者開始對其產生懷疑,因為商品品質跟不上、制假售假等問題被詬病。
近兩年,隨著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網紅經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從網紅人物到網紅商品,到底有多少“坑”呢?而你入“坑”了沒?
難吃的瓜子等網紅爆款如今熱度大不如前。
網紅人物、網紅餐廳、網紅商品……當下,網紅似乎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網紅火了,但對它的質疑聲也逐漸多了起來。紅了就真的好嗎?有市民質疑和吐槽,不少網紅爆款的最大特點是“照騙”,內涵和品質配不上名氣。專家表示,網紅爆款無非就是一種廣告的變異,產品能否持久取決于其質量本身。律師提醒,消費者面對網紅消費應保持理性,不要被其表象所蒙蔽,消費時發(fā)現(xiàn)自身權益受到損害應向相關部門及時反映或訴諸法律?!舯酒趫?zhí)行東南早報記者 李菁 傅恒 莊立祥 實習生 陳芬嬌
網紅店前,慕名“打卡”的市民往往排成長隊。
【市民講述】
網紅帶貨:自制三無產品銷售受質疑還出言嘲諷
“我認識的一個網紅,自制化妝品賣給粉絲,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原材料,多問一句就把我拉黑了。”市民小陳告訴記者,這個網紅是她的同學,她當時詢問這些自制化妝品的材料是否安全、衛(wèi)生條件是否合格時,對方不但沒有回答,還出言嘲諷,“她說我是嫉妒,見不得她人紅了賺大錢了。她賣的明明就是三無產品!”
在泉州略有知名度的美女小敏(化名)是一名網紅。她的微博和朋友圈內經常推銷產品,從化妝品到美容產品再到食品都有所涉獵,“這些產品我都用過、吃過,感覺沒什么問題。但有些網紅只為賺錢,根本不顧商品品質。”小敏說,她之前買過一箱網紅黃桃,收貨發(fā)現(xiàn)大部分是爛的。
今年5月,有網友曝光稱網紅大V“美pi貓娘”涉嫌售假。她發(fā)布了一款知名品牌墨鏡的商品鏈接,5分鐘內秒殺售罄,凈賺50萬元。5月底,她因辱罵拉黑粉絲被曝光墨鏡為假貨,之后迅速銷毀售假證據(jù),攜巨款逃往海外。7月16日,在外逃亡48天的“貓娘”夫婦回國自首。
網紅餐廳:名氣大味道平平最大優(yōu)點是拍照
近年來,隨著微信、抖音等社交軟件的大眾化,不少餐廳在大家的拍照和視頻宣傳下,在社交軟件上走紅,搖身一變成了“網紅餐廳”,吸引不少市民蜂擁而至。被吸引過來的市民,卻吐槽多多。
市民陳小姐熱衷于“打卡”網紅餐廳。近段時間,泉州古城一家網紅餐廳走紅,她便約上朋友前往,消費后卻吐槽連連。“環(huán)境確實很棒,跟朋友圈看到的一樣,像是走進了花園。”但是,坐下點了一杯奶茶和蛋糕后,體驗就差了許多。奶茶從外觀看很漂亮,但喝了感覺沒有茶味,而且奶精味很重,蛋糕味道也不怎樣,感覺配不上價格。更讓她不舒服的是,服務員的態(tài)度不太好。
不久前,市民吳先生被抖音上的“網紅泡面店”吸引。店里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泡面,從視頻和照片上看,賣的泡面從顏值到可口程度都比自家煮的高級不少。
“我去的時候,生意很火爆,要排隊,而且貴得很。”吳先生點了一款市面上常見的泡面,加了兩只蝦、幾個花蛤和一個蛋,結賬48元。大約等了20分鐘面煮好了,吳先生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感覺很糟糕,“面煮得太爛了,蝦和花蛤也不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