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題海戰(zhàn)術(shù)的河北涿鹿教科局長:是陰謀阻斷了改革
2016-08-04 09:10:48 來源: 新京報
0瀏覽 評論0條
原標題:“反對的人群站在窗下,我百感交集” | 河北涿鹿教科局長辭職
“做事情的人都被視為幼稚,非常孤獨。而那些八面玲瓏、什么都不做的‘老好人’們,人緣非常好,被視為成熟。在我看來,他們不是成熟,是政客。”
2014年10月,涿鹿縣德育工作研討會,郝金倫與學生互動。圖片來源:涿鹿教育信息網(wǎng)
對話人物:
郝金倫,原河北省涿鹿縣教育和科技局局長,任內(nèi)實施了“三疑三探”等多項教學改革,因為家長們擔心孩子成績受影響,爭議與質(zhì)疑始終伴隨著改革過程:兩年里遭遇兩次大的反對浪潮,以及一次群體性事件。
所謂“三疑三探”,是指將課堂教學分解為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zhì)疑再探、運用拓展的教學方法。
7月5日,200多名家長走上街頭,要求罷免郝金倫。當天,涿鹿縣委、縣政府叫停了“三疑三探”改革。7月11日,郝金倫宣布辭職。
對話動機:
近日,郝金倫辭職時的演講被人公布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熱議。“滿堂灌、題海戰(zhàn)術(shù)以及對孩子們野蠻地張榜公布成績等,在我郝金倫看來都是誤人子弟……我不去領導這項工作。”
演講中,談及改革時,郝金倫稱自己“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知己甚少”。
有人說,他的辭職是“負氣之舉”;有人說,他在教室安裝攝像頭是為了監(jiān)視教師;還有人說,他強推改革侵害了學校的辦學自主權(quán)……8月1日,新京報刊發(fā)《涿鹿教科局長辭職背后的教改風波》,8月2日,郝金倫接受剝洋蔥采訪,對質(zhì)疑進行回應。
談辭職
“我感到非常孤獨”
剝洋蔥:為什么要辭職?
郝金倫:面對這么大的阻力,沒有人支持,已經(jīng)不具備教改土壤了,我不想干了。
涿鹿的教改應該是上級、教育系統(tǒng)、家長勠力同心去做的一件事。涿鹿的教育,不是我和幾個校長的教育。如果只是教育系統(tǒng)一撥人在吶喊,毫無價值。
剝洋蔥:有人評價,你的辭職之舉體現(xiàn)了政治上的不成熟。
郝金倫:他們說的“成熟”,無非就是圓滑、世故??h級基層政治生態(tài)是非??尚Φ?,做事情的人都被視為幼稚,非常孤獨。
而那些八面玲瓏、什么都不做的“老好人”們,人緣非常好,被視為成熟。在我看來,他們不是成熟,是政客。
剝洋蔥:你曾說過,這兩年在涿鹿,罵你成為一種時尚。還有上百家長走上街頭反對教改。
郝金倫:這兩年,有部分家長一直在罵我,我并沒有太在意,我一直想用事實說話:通過教改,讓家長看到孩子性格的改變,成績的提高。
我至今覺得涿鹿這兩年的教改沒有問題,逐漸向好。是陰謀阻斷了這場改革,有些人覺得影響穩(wěn)定,所以叫停了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