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泉州一市民47年家庭經(jīng)濟賬 7本賬簿記錄生活點滴

2014-05-31 09:30:00 來源: 東南網(wǎng)

0瀏覽 評論0

翻著賬本回憶往事,老康兩口子都笑了起來

翻著賬本回憶往事,老康兩口子都笑了起來

海峽都市報閩南版5月31日訊 今年74歲的康亦強有一筆誰都搶不走的財富,這筆財富已經(jīng)積攢了47年。最近,泉州市檔案館的工作人員找到他在泉州市區(qū)仁風新村小區(qū)的家,協(xié)助他整理了一番,大家都驚奇得不得了,問了好幾遍“能不能借”。

“可以!當然可以!”老康是個隨和、爽朗的人,更何況,他的這筆財富“搬”起來還是很容易的,因為,都在紙上。

那是7本厚厚的、頁腳都已發(fā)黃的家庭老賬本。褪色的墨水印、清秀的鋼筆字、貼得整整齊齊的陳年票據(jù)、事無巨細的收入與開銷記錄……所有的痕跡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折射出人生的閱歷。

“老康,6月9日是我們的‘檔案館日’,把您的‘記賬人生’展示給大家看看,如何?”工作人員們感慨地說,“您這里面每一條賬目,和許多當年的匯票、收據(jù),都是展示時代變遷最好的見證呢!”

老康哈哈一笑,謙虛道:“我沒想那么多……在我看來,自己記下的這些柴米油鹽,更是我的一份回憶和對過往的紀念。”

——老康的記賬史,就從1967年說起。

賬本里的孝子

大半工資貼補家用月月固定寫信回家

“那時,一張郵票是8分錢,每個月差不多要寫10封信。很想家啊!惦記父母!”

“1967年3月,飯菜票0.33;語錄0.56,郵票0.42……”老康的第一本賬冊,記載著自1967年3月至1970年3月的收支。1967年,是老康被分配到福建南平市順昌縣洋口林場當技術(shù)員的第三年,他剛剛轉(zhuǎn)正,想著應(yīng)該更好地規(guī)劃一下自己的人生,于是記起賬來。

當時的老康還是單身漢,每月支出比較簡單。月工資54元,那會兒算是高收入了,一般學徒每月工資才不到20元。

老康把自己工資的一大半都寄給了家里,有時25元,有時35元。他說,家里兄弟姐妹一共8個,生計都靠父親一人,日子很艱苦。自己排行老大,一畢業(yè)就開始貼補家用,占了他支出的很大部分。尤其是快春節(jié)時,他總要寄上100多元回家,自己的日子一向過得緊巴巴。

單位有食堂,吃飯用飯票,老康一個月的基本開銷,只有10多元。老康是個仔細人,哪怕只是1分錢的賬,他都要工工整整地寫在本子上。

“哦,對!還有一項最固定的支出——郵費!”老康回憶說,“那時,一張郵票是8分錢,每個月差不多要寫10封信。很想家啊!惦記父母!”

[責任編輯:盧僑生]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