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朋友圈頻發(fā)的食品安全謠言 泉州企業(yè)“中槍”(圖)
謠言2:粉絲摻塑料
●造謠:今年3月初,一名女子拍攝燃燒“塑料粉絲”的視頻,聲稱某些品牌的粉絲是塑料做成的。
●辟謠:粉絲或其他的食物燃燒的殘留物,用手一捏就是灰。而塑料燃燒的時候滴下去的是油,冷卻的時候會變得很硬。食品監(jiān)管部門立即對相關企業(yè)做了全方位的檢查,從原材料到生產工藝等,都沒發(fā)現問題。
謠傳的“塑料大米”截圖
謠言3:塑料做大米
●造謠:上個月,一段“塑料大米”制作過程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一男子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
●辟謠:視頻中是塑料顆粒的生產流程,只是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配上字幕,搖身一變成了“塑料做大米”的謠言。塑料制品與普通大米極易識別,通過簡單的望、聞、煮、燒等就能辨別。另外,大米市價一般在每斤3元左右,而塑料顆粒每斤的成本高達十幾元,商家沒有造假的必要。
謠言4:甲醛泡香蕉
●造謠:近日,一段“香蕉浸泡不明液體”的視頻在微博、微信等流傳。消費者擔心不明液體有毒,甚至有網友說不明液體是甲醛。
●辟謠:香蕉一般在七八成熟的時候進行采摘,由于其呼吸旺盛,易腐爛,需要長距離運輸的馬上就要做保鮮處理。視頻中的乳白色液體就是普通的保鮮劑,是允許使用的,消費者不用擔心。
相關閱讀
-
-
咱厝人收藏3萬多枚材質各異門票 稀奇門票大盤點
旅游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了,各式各樣的景點門票,大家一般用完就扔掉了??墒牵?..更多
2014-12-19 1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