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直擊泉州大車亂象 治理更嚴格超載1噸罰500元
2009年12月,中心市區(qū)通港西街發(fā)生一起事故,大貨車碾壓面包車。
土方車亂闖 塵土漫天飛
“每天一到晚上10點,豐海路上就會出現各種大車,以土方車、水泥罐車和大掛車居多,這些車輛很多都闖紅燈,車速也超快。”家住海星小區(qū)的居民陳先生很無奈。
4月18日晚上10點,在豐海路與海星街交叉紅綠燈路口,行人稀少。記者看到,一輛高速行駛的土方車從后渚大橋方向開來,此時路口紅燈仍亮著,土方車停都沒停,直接揚長而去。經觀察,類似的情形在該路段頻頻出現。多數大車遇到紅燈時,幾乎都不減速,若無其事地闖了過去。該路口兩個方向各有3個車道,左邊車道為掉頭車道,靠右為右轉車道,中間為直行車道。正常行駛下,直行車輛應在中間車道行駛,然而,記者發(fā)現,多數大車到達該路口時,常常左右變道,不按道行駛。
在安吉南路,沿線有不少工地在施工。道路上,土方車等大型車輛往來頻繁,不少車輛車身還沾滿灰塵。車輛行駛時,帶起一片塵土。不僅如此,不少土方車沒有蓋板,直接讓渣土裸露隨風飛揚。
“有些大車車身、車牌上到處是淤泥,可能是故意不洗,這樣闖紅燈也不會被拍到。”李女士告訴記者,一般遇到這些大貨車,她都會盡量躲著。
大貨車一旦超載,出事后果不堪設想。
內幕
為節(jié)省成本 減少踩剎車
如此霸道行駛,大車司機圖的是什么?近日,記者輾轉找到一名汽修廠的師傅老高,他透露,大車司機闖紅燈、不減速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是為了節(jié)省成本。
據老高介紹,罐車、土方車、大貨車等都是大馬力的柴油車,動力強勁,雖然三軸、四軸大車,核定載重量只有二三十噸,但實際載重四五十噸時依然能跑出高速。超出核載重量雖然能跑出高速,但剎車系統(tǒng)卻是根據核定載重量來設置的,當車輛載重變大,也就意味著慣性增加,剎車需要更長的距離才能停下,對行人及其他車輛的安全威脅大大增加。
“常見的大貨車,滿載的情況下,能達到50噸,從0加速到70公里/小時需要3公里左右,而從70公里/小時減速到0,最少需要500米。”老張說,每加滿一次柴油需要近2000元錢,每跑3公里就需要1升油,換算下就是1公里要花費一兩塊錢,踩一腳剎車再提至正常車速,可能幾十塊錢沒有了。為了省油錢,大車司機能不踩剎車就不踩。于是渣土車肇事,“沒剎住”成了肇事司機說得最多的理由。另外,大多數的大車司機拉活都是按趟算錢,很多司機為了多拉幾趟,往往都開得比較快。
老高說,大車車身龐大,在行駛時的視角盲區(qū)大,特別是右前輪更是很多司機觀察不到的地方,而一旦有人或者車出現在這個區(qū)域,司機很難發(fā)現,經常會將人或車帶入輪下,造成慘劇發(fā)生。因為前后輪轉彎半徑不同,這個差值專業(yè)人士稱為“內輪差”。而且,很多大車司機習慣看左后視鏡,右后視鏡看得少,只有超車時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