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朱德唯一孫女:聚會時我都不許別人說我的出身

2016-12-05 10:12:04 來源: 解放軍日報

0瀏覽 評論0

原標題:專訪朱德唯一孫女:一看就是朱家人

朱新華近照

朱新華近照

朱新華辦公桌邊的窗臺上,擺著一盆蘭花,綠色的葉子纖細柔弱,看著貌不驚人,但是一旦開出青綠色的小花,整個辦公室就沁滿了幽幽的清香。

這盆蘭花的品種叫“朱德素”。據(jù)說1962年朱德在廣東采集蘭草時,在廣東仁化縣扶溪鎮(zhèn)一個村委會書記家尋得其家傳幾代的大荷素,后來這花改名“朱德素”。朱德喜歡蘭花是出了名的,不僅愛養(yǎng)、會養(yǎng),還留下了大量詠蘭詩作。1972年朱新華參軍后第一次回家探親時,就從廣東帶回兩盆蘭花送給了爺爺。

2010年,朱新華去福建武平參加劉亞樓誕辰100周年時,拜訪了當?shù)匾晃幌矏厶m花的老縣長,老縣長送給她這盆蘭花。直到那次,朱新華才聽說了“朱德素”的故事。

“爺爺很少和我們講他的歷史,我們對爺爺?shù)牧私饩褪峭ㄟ^生活中的接觸,很多歷史內容,我們也是從資料、書籍中了解,可能還不如那些學者們了解的多。”今年62歲的朱新華長著一張國字臉,眉毛很濃,說話語速很快,行事干凈利落,英氣十足。鄧穎超第一次見到她時,笑著說:“一看就是朱家人”。

朱德一生戎馬倥傯,大半生在戰(zhàn)爭中度過,只育有兒子朱琦和女兒朱敏兩個孩子,兒子朱琦與兒媳趙力平生有四兒一女,朱新華是朱德唯一的孫女。朱新華的名字就是爺爺給取的,寓意“新中華”。

從廣州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畢業(yè)后,朱新華一直在解放軍301總醫(yī)院工作,任急診科副主任,之后調任金溝河干休所衛(wèi)生所所長直到退休,現(xiàn)在仍任顧問一職。

在醫(yī)院的一張公開聯(lián)系表上,我找到了朱新華的手機號。“病人都有您的手機號嗎?”我好奇地問。“對啊,我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即使半夜也是隨叫隨到。”朱新華這樣回答。盡管知道做醫(yī)生很辛苦,但她唯一的女兒還是學了醫(yī),現(xiàn)在她的女兒是北京兒童醫(yī)院的一名醫(yī)生。

朱新華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和一位普通的北京退休大媽并無不同。打開她的微信朋友圈,一個重要主題是發(fā)布自己外孫的照片。“他和別的孩子不一樣,特別愛聽抗戰(zhàn)的故事,中國十大元帥的名字,他背得特別熟。”說起9歲的外孫,朱新華一臉驕傲。

前一段時間,朱新華和幾個朋友去歐洲旅行了一次,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采訪的時候,她的十個手指涂著指甲油,而且每一個手指的指甲油顏色都不同。“在從瑞典到芬蘭的郵輪上,要買指甲油,我就試了個遍。”朱新華嘿嘿一笑說,她現(xiàn)在的一大愛好是去市場買東西砍價。

在廣東從化的日子

上觀新聞:雖然您是朱老總的唯一孫女,但有關您的公開資料卻很少,我查了一下,您在1969年隨朱老總去了廣州從化,當時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

朱新華:1969年,我15歲。當時一個大的背景是我們國家和蘇聯(lián)的關系比較緊張,同時國內形勢也很緊張。在這個背景下,中央做了一個決定,把在京退居二線的老同志和部隊上的老領導疏散出去,我爺爺奶奶接到通知后不到一個星期就要離開北京,時間特別緊迫,他走之前只通知了我父親一個人。

當時有七八個人去了廣東,跟我爺爺一起去的有董必武、滕代遠、李富春、蔡暢夫婦。我小時候一直在父母身邊長大,只在節(jié)假日、寒暑假到中南海和爺爺奶奶住。1967年中南海出了個規(guī)定,家屬不能進中南海,這樣即使寒暑假我也不能回爺爺奶奶身邊。所以,在廣東從化的那段時間,是我和爺爺奶奶接觸最密切的時候。

上觀新聞:當時怎么讓您跟去廣東呢?

朱新華:我的兩個哥哥長期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但是1969年的時候,我大哥朱援朝已經(jīng)去當兵了,二哥朱和平也進了工廠當工人,二哥很愿意去廣東,但是當時走的時候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來,我爺爺奶奶是打算長期在廣東住下去。

長期住下去,身邊總得有個孩子。我兩個弟弟還小,都在上學,我那年正好初中畢業(yè),在家等待分配,所以選來選去,就讓我去廣東陪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也很開心,沒有孩子他們覺得挺寂寞。

我們住進廣東住地后,可以在院子里散步,但不能出來,橋頭有人站崗。我爺爺身邊帶了秘書、警衛(wèi)員、炊事員三個工作人員,除了工作人員,我就是他們唯一的親人。

上觀新聞:那你們平時在一起都聊什么呢?

朱新華:平常就拉家常,不可能老講國內國際形勢啊。我爺爺每天上午固定要讀書、看報、學習文件,后來也沒什么文件可看,主要就是看報紙、雜志和書,我每天給他念報紙、讀《毛選》,《實踐論》是讀得最多的,還讀《共產黨宣言》和很多關于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書籍。讀完了要簽上字:某年某月,誰誰讀了什么書。這些書都讀了不止一遍,我看到書上簽字都簽了十幾遍。

我那時候還小,讀書不過腦子,認識的字就讀,不認識的字問了我爺爺再讀,根本不去理解里面的內容。但是讀得時間長了,爺爺會問我一些問題。比如“這段你理解了沒有?是什么意思?”讀《參考消息》上的外電評論,他會問:“這是哪個國家的評論?”“你覺得這個觀點對嗎?”我說不知道。我爺爺就跟我說:“你讀報紙不能照本宣科,讀書不能不走腦子,尤其讀《參考消息》,要有自己的觀點,不能完全相信西方的觀點。他還告訴我,哪些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評論,哪些是社會主義的評論,怎么思考,哪些觀點對,哪些觀點不對。他從這些方面啟發(fā)我,教我怎么讀書。

上觀新聞:我們知道朱老總很喜歡讀書,還組織全家舉辦“學習日”活動,看來到廣東他這個習慣沒變。

朱新華:即使在節(jié)假日,每天上午都是他的固定讀書時間。我不在就是秘書讀,秘書不在就是警衛(wèi)員讀。他自己看大字書,突然想起一個心得或者一句詩,他就會寫在旁邊。這些批注過的書很多都交給了歷史博物館。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