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村土路坑坑洼洼太難走 89歲“愚公”默默補路16年
2016-11-25 16:22:15 來源: 成都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在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唐元鎮(zhèn)釣魚村八組,有一段長800米的土路,是全組四十多戶村民日常出行的唯一通道。在這段土路上,原本讓人發(fā)愁的一百多個大小不一的坑,被人填滿紅色的磚塊、黑色的瓦片和煤渣,路面盡管無法和平整的水泥路相比,但顯得平整多了。出人意料的是,補路人竟是村上一位89歲的大爺。他靠著一輛小三輪,一車車一趟趟運渣填坑,一干就是16年。
【路見“不平”】
一人 一車 一鍬 一錘
和800米坑洼路較上勁
弓著背只有一米四幾個頭的周玉根,耳朵有些背,戴著一副助聽器。談起自己義務(wù)修路的原因,周玉根說是因為“我年紀大了,老在屋頭閑到不安逸,做點活路身體要好些”。
在擔任釣魚村八組組長四十多年后,周玉根從組長職務(wù)上退了下來,每天種點花草,騎著小三輪出去賣。每一次出門,都要經(jīng)過家門口的“社道”(比村道還窄)。這段路全長兩公里,經(jīng)村里人捐款翻新拓寬后也只有4米寬,由于時常有大貨車、裝載機、挖掘機來碾壓,加之雨水沖刷,不到3年就開始凹凸不平,村民出行極為不便,還有人因此摔傷。
后來,釣魚村出資將其中1.2公里修成了水泥路,而村口的800米路段,卻因故沒有修成水泥路。
從2000年開始,周玉根開始以“愚公移山”的干勁和這800米土路較上了真。每次賣完花草后,回到家休息一陣,他就帶上鐵鍬、鐵錘,騎著自己的小三輪,馱著磚塊、瓦片、煤渣、建渣,開始他的“補路工程”。
【倔強“愚公”】
挨家收建渣 補路16年
有一個坑心里就不安逸
周玉根家里,有一個小木桶,里面放著鐵鍬、鐵錘、板刷、鉆子等,這是他補路的全部“裝備”。路面上有凸起的“小包”,他會用鐵錘、鉆子,一下一下把凸起物敲平;而凹坑,他會用建渣填充,再用鐵鍬平實。
“十多年來,老漢運的渣子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多噸了。”周玉根的小兒子周弟貴說。這么多的建渣從哪來呢?是周玉根挨家挨戶要來的。村里哪家修房子或者做酒席,他就在哪家守著,找人家要燒完的煤炭、破瓦片、多余的磚塊。
土路補好了又會被壓壞,于是,這16年來周玉根就在不停地補,路上一有坑,他就出動,直到如今,直到89歲,也沒打算停下來。“老漢,你年紀這么大了就不要弄(補路)了嘛。”周弟貴一次次勸說,老父親依然如故。周玉根的付出成效明顯,補路之前,自行車都沒法騎,補好后,大家出門方便多了。
今年,村里的管道工程又開始實施,待其二期工程完畢后,剩余的800米土路也將修成水泥路。當周弟貴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后,老人看著曾經(jīng)使用過無數(shù)次的鐵鍬、鐵錘,忍不住樂了:“其實,只要大家方便,我這愚公當不成了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