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文戲泉有知音!川劇《李亞仙》讓人又笑又哭(圖)
泉州晚報10月15日訊 (記者朱彩云)昨晚7時30分,中國戲劇梅花獎“三度梅”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沈鐵梅與梅花獎獲得者孫勇波攜手獻演川劇《李亞仙》。錯過昨晚大戲的市民別著急,今晚該劇將在泉州市區(qū)梨園古典劇院再演一場。
川劇《李亞仙》劇照 (張九強 攝)
經典劇目 用上“流行詞”
川劇《李亞仙》有中國版的《茶花女》之稱,主要講述了歌妓李亞仙勇于追求愛情的故事。
作為重慶川劇院傾力打造的一部古裝大戲,“傳統(tǒng)名劇、現代表達”讓人出乎意料。乞丐說了一個新詞“高大上”,李亞仙對鄭元和說:“別任性”“乖”等,瞬間逗樂觀眾。
“川劇皇后”沈鐵梅飾演的李亞仙,是一個重情女子,她與官宦子弟鄭元和巧遇街市,一見傾心,情定宜春樓。鄭元和散盡千金,不為媽娘所容。兩人的愛情曲折重重,失散又重逢,真情感人。
觀眾折服 起身鼓掌致敬
與小人書《李亞仙義救鄭元和》里,李亞仙之節(jié)行使鄭父深受感動,欣然認媳,父子和好的大團圓結局不同,川劇《李亞仙》的結局則催人淚下。
下半場,李亞仙苦勸鄭元和讀書備考,但此時的鄭元和有如花美眷在旁,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李亞仙屢次苦勸無效,不惜自刺雙目勸學,激勵鄭元和讀書。鄭元和高中狀元,最終拋棄了李亞仙,故事以悲劇告終。
川劇《李亞仙》一直被認為是只有專業(yè)戲迷才能欣賞的清雅文戲,戲中包括了大段無伴奏的徒歌式演唱。但在“戲窩子”泉州,這么優(yōu)秀的作品找到了知音!瞧,戲劇表演結束時,許多泉州觀眾站起來鼓掌,久久不愿散去,以最熱烈的方式向演員們致敬。
專訪
“川劇皇后”沈鐵梅:
致力探尋 戲曲創(chuàng)新路
“沈鐵梅的一張嘴,林為林的一條腿,曾靜萍的一雙手”,說的是川劇、昆劇、梨園戲的三位藝術家。
中國戲劇梅花獎“三度梅”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沈鐵梅現任重慶市川劇院院長,致力于川劇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被業(yè)界譽為“川劇皇后”。她是一位身材嬌小的女子,但嗓音獨具穿透力,昨夜她與梅花獎獲得者孫勇波攜手獻演川劇《李亞仙》,成為此次戲劇展演的一大亮點。
談起對泉州的印象,沈鐵梅說,過去也曾來過泉州,如2007年來這里當過評委,這是一個喜歡茶的地方,有許多的寺廟、很多的瓷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此次來泉州,特地吃了小吃面線糊,最想去聽的就是南音。泉州擁有那么多劇種,保護得也很好,以前曾看過泉州梨園戲,梨園戲的劇作家王仁杰、表演藝術家曾靜萍,皆是自己心中很欽佩的。“川劇雖有300年歷史,但和梨園一比,年輕了許多。”
沈鐵梅說,自己一出生,就與戲曲結緣了,因為父親母親都是京劇里的旦角,加上自己是川劇旦角,一家有三旦角。
沈鐵梅父親是重慶市京劇團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沈福存先生。沈鐵梅才兩三歲時,就能行腔落板地唱《紅燈記》中李鐵梅的唱段。沈福存想讓女兒繼承自己的藝術流派,可后來,沈鐵梅結緣川劇,進了川劇戲校,還拜了川劇名家為師。
沈鐵梅的藝術造詣極其深厚,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扮演過孫尚香、金子、李亞仙等許多深受歡迎的角色。
在沈鐵梅看來,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川劇就好比麻辣燙,它既古老,又有當代性。 雖然已是收獲了許多榮譽,但她說自己還在藝術的道路上,探尋傳統(tǒng)戲曲發(fā)展的新方向。
□本報記者 朱彩云
聲音
著名導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甲戲代表性傳承人呂忠文:沈鐵梅是出類拔萃的好演員,她對川劇藝術本體的呈現和獨特的唱腔,讓泉州戲迷感受到了“川劇皇后”的魅力。通過川劇《李亞仙》,我們感受了重慶川劇院的藝術家們對藝術不懈的探索與追求精神,這是特別值得泉州戲劇工作者學習的地方。此次中外戲劇展演,讓海內外戲劇工作者可以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繁榮中華戲劇藝術。
《李亞仙》是我國戲劇界常演不衰的題材,在泉州也有梨園戲版本《李亞仙》,關于李亞仙的故事許多戲迷都熟悉。但舞臺藝術就是這樣,常演常新,每一場演出都是一次創(chuàng)作,又一次發(fā)展,展現在戲迷心中的都是不一樣的“李亞仙”。
來自臺灣的林顯壁:太令人震驚了,沒想到有這么多戲迷走進劇場,觀看演出。走進劇場時,簡直驚呆了,劇場座無虛席,我是站著看完這部戲的,有的觀眾甚至就在前面的臺階席地而坐?!独顏喯伞返墓适潞芷嗝溃瑧騽∮薪袒诵?、催人奮進的作用。 (記者 陳智勇)
相關閱讀
-
-
泉州市160位環(huán)衛(wèi)工人齊聚一堂 吃免費火鍋看川劇
昨晚,在泉州市區(qū)寶洲街一家火鍋店,泉州市區(qū)160位環(huán)衛(wèi)工人齊聚一堂,因為一場愛心火鍋宴,大家十分...更多
2016-01-12 09: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