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被淹有網(wǎng)友稱報應 媒體:暴戾思維猛于暴雨洪水
2016-07-12 14:04:18 來源: 中國青年報
0瀏覽 評論0條
災禍考驗一個地方的應急能力,對災禍的反應,考驗的卻是社會的善意與良知。暴雨洪水雖沖垮了房屋與良田,終有退去之日,但暴戾思維所注入的惡意,很難隨災禍的遠去而稀釋。
晚上再打開微博,那些面露興奮的詛咒之詞,已經(jīng)淹沒在網(wǎng)友的訓斥中,很多人灰溜溜地改了昵稱、刪了評論。但是不久之后,他們很可能改頭換面,又要殺死這個、滅絕那個。偌大的網(wǎng)絡空間,總有一個陰暗潮濕的角落,可以安放幽暗的人性和暴戾的思維。
由此想起一則故事:有位先生給學生出了一道題:誰能用不多的錢買一件東西,把房子裝滿?有的買了稻草,有的買了樹苗,都沒成功。唯有一個學生,買了支蠟燭,點燃后,燭光填滿了整個屋子。
我們很難用有限的言辭和精力,來驅逐每一分暴戾。這個故事告訴我,與其絮絮叨叨地說理、怒氣沖天地回罵,不如讓理性的火焰攢聚起來,照亮每一個潮濕幽暗的角落,讓刻薄、冷血的言辭無法寄生、無從滋長、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