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白瀨水庫將移民3萬多人 記錄故土留住鄉(xiāng)愁(組圖)
2015-11-24 16:18:34 來源: 海峽都市報
0瀏覽 評論0條
114年的四美古橋,是劍斗鎮(zhèn)圳下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不舍茶園 但有雙手就能養(yǎng)活一個家
現(xiàn)下,安溪岐陽村的茶園不收茶,茶園里,比往日寂寥冷清多了。68歲的王國慶,站在曾伴他40多年的茶園中,抬頭望了望四周——漫山遍野的茶山啊。沉默了許久,王國慶低聲言語了一句,“是不是,很快就看不到這片茶山了?”
坦白地說,在王國慶心里,他不僅僅為兒子今后的生活問題擔憂,而作為20小組的大隊長,也擔心村民今后靠什么生活下去。但他是個明白人,水庫有防洪、灌溉、供水、發(fā)電等功能,建大水庫,好處很多,當然要支持。他總是勸兒子和村民們,“不要著急,就算什么都沒了,只要還有雙手,就可以靠勞動養(yǎng)活一個家”。
約五年前,王國慶就把家里的20多畝茶園交給兒子打理。現(xiàn)在,雖然很少再種茶和制茶,但王國慶的生活里,離不開茶。他抿了抿茶杯里的最后一口茶,淡淡地說了一句:“改不了喝茶的習慣了,以后要真遷了,別家的茶可喝不習慣。”
這20多畝茶園,看起來好像只隔著一條溪流,但要是徒步走上去,要花近1小時。不過,好在早年村民把這條山路鋪上了水泥,摩托也能往上騎。
一提起家里那20多畝茶園,王國慶臉上寫滿了“驕傲”。采訪當天,他心血來潮,要帶我們上山去看一看他的茶園。于是,就讓兩個兒子去多借輛摩托車載我們。沿著公路、穿過雙溪,不一會兒工夫,車子就行駛在一路盤旋而上的狹窄山路上,盡管這條山路是水泥路,但每個拐彎處的陡峭,我們不敢往下多看一眼。
王國慶笑道:“這地都走了40多年了,閉著眼睛都知道下一步該往哪里走,不用扶不用扶……”說著,他利索地穿梭在茶園的角落里。
而王國慶家所處岐陽村20小組,位于安溪劍斗鎮(zhèn)與感德鎮(zhèn)的交界處,住在這里的20多戶人家,如今,已依山傍水建起了一座座新房。房子對面,是緩緩流淌而過的雙溪和他們開辟出的一片茶山。他們以種茶、制茶手藝為生,家家戶戶都有制茶設備。2000年以前,這里的村民除了種茶外,還會種些田和蔬菜;2000年以后,村民紛紛抓住商機,將土地全部用來種茶。
王國慶的大兒子王文義打趣道:“我們兄弟倆的房子就是靠茶蓋起來的咧。”這幾年下來,靠種茶、制茶,兄弟倆每年都有10萬元的收入。
如今,這20多戶人家都將面臨不久之后的遷移。
安溪感德鎮(zhèn)鎮(zhèn)長陳志明說,素有中國茶業(yè)第一村的岐陽,需要征遷20多戶。而霞春、石門兩個村,只涉及部分土地征用。
后記
昨天,白瀨水利樞紐工程籌建處透露,具體搬遷范圍,到時將以技術人員現(xiàn)場勘測界線范圍為主。
在連日的走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白瀨水庫的建設,涉及的相關村民都表示支持這項利民的項目。只是,他們擔心今后的生活、生計問題。為此,白瀨水利樞紐工程籌建處副主任、安溪縣政協(xié)副主席林毅敏稱,這周他們將著手庫區(qū)實物調(diào)查,了解移民生活、生產(chǎn)方面的意愿安置調(diào)查,傾聽他們的訴求,并做好相關移民大綱、移民規(guī)劃等,報送相關部門審批。就村民們關注的就業(yè)問題,到時他們也將組織就業(yè)培訓、就業(yè)對接等工作。對于村民原有約定俗成的文化活動,今后安置搬遷也會考慮設老人協(xié)會活動場所和文化活動場地。
相關閱讀
-
-
父親意外去世 安溪女孩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但又無
父親的意外去世,讓一家陷入困頓,黃穎娜毅然從廈門轉(zhuǎn)學回安溪老家,邊上學邊照顧弟弟。面對上大學...更多
2018-07-05 10:32:06
-
-
安溪:他做的“小事” 可能是改變孩子一生的大事
今年89歲,自1991年安溪縣關工委成立,薛老就一直奮斗在關工委的工作崗位上,用他的話說,“在這個...更多
2017-05-18 10:42:29
-
-
安溪中醫(yī)世家五代19人從醫(yī) 矢志傳承救死扶傷譜寫
今年66歲的陳柏志是安溪縣中醫(yī)院的一名醫(yī)生,集中醫(yī)、氣功、針灸技術于一身的他,幼承家學,從醫(yī)40...更多
2016-05-16 10:15:54
-
-
大年初一泉州發(fā)生特大森林火災 一撲火隊員犧牲(
2月8日下午3時55分左右,龍門鎮(zhèn)美頂村與南安翔云鎮(zhèn)交界處發(fā)生一起森林火災。截至9日19點55分左右...更多
2016-02-11 01:59:15
-
-
安溪小伙鄭大選刷新吉尼斯紀錄 地心引力Hold不住
安溪27歲小伙鄭大選在北京參加央視《吉尼斯中國之夜》節(jié)目錄制中突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泉州地區(qū)...更多
2016-01-09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