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蔡永蒹禁書《西山雜志》佐證泉州少林寺興廢
紫帽山凌霄塔
揭秘后渚古道石刻天機
莊為璣教授在泉州后渚古道上發(fā)現的“烏石盤”宋代石刻一直是個謎,沒想到答案竟藏在《西山雜志》之中。
后渚港通往泉州城的古道上,要經過看頭、梅嶺關、雙路口等城寨。1978年,泉州文史學者前往實地踏勘,發(fā)現后渚村西北山坡、通往泉州城的古道旁,有一塊大巖石,因年代久遠,通體發(fā)黑,故稱“烏石盤”。上有陰刻碑文三行,碑形長47厘米、寬33厘米,字大5×6厘米,字跡漫漶不清,經過刷洗、拓片,隱約可辨:第一行:曾□官喜;第二行:緣貸□□□修路;第三行:□時通□時放合助曾奇……
根據他們的調查,后渚有曾姓,祖從泉州遷來,原祖上大祠堂在龍頭山,因為族譜被焚,老輩相繼去世,遷徙的時間也不知道了。但是,石刻上的人名是誰,古道上的“看頭”地名代表什么意思,還有修路石刻上的“曾□官”,依然無解。
林少川在《西山雜志》里,找到了解開這些謎團的根據?!逗箐尽窏l記載:后渚即桃花山后之窟沼也,北有回流匯集于斯,善積泥沙,故曰儲也,即渚之稱者。其地唐宋以來之航澳,東石林靈常至此,與琉互市。蠻人不知航,多從此西行艱也。宋大中祥符壬子科進士曾愈,司蠻舶之官,沿途蓋之石矣,故曰石盤道。迭有修造焉。南宋淳熙李時放昆仲、曾琳緣之修,利于行人也。自宋紹興之后,設立官站,曰“看頭”。蠻商過之,皆須兩銀,故時人譏為“看頭錢”也。元明之際,倭寇也,后渚已置為鋪矣,置了望臺,以惕倭禍焉。
原來,古道是宋大中祥符壬子科進士曾愈官捐修的——“曾愈,司蠻舶之官,沿途蓋之石矣,故曰石盤道”;后又有“南宋淳熙李時放昆仲、曾琳緣之修,利于行人也”。石刻上的“曾□官喜”,就是宋代的“曾愈”;而“□時通□時放”,則應當補正為“李時通李時放。至于“看頭”地名,居然是始于閩南話“看頭錢”。
解答紫帽凌霄塔千年懸案
上世紀50年代被拆除、八九十年代重建的紫帽凌霄塔,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紫帽山的獨特風景,但過去人們對它的始建年代及其來龍去脈卻所知甚少。
在《泉州府志》里,有提及紫帽山右峰絕頂上的凌霄塔,為明代知縣錢木便造,康熙五年七月時,泉州發(fā)生雷震,凌霄塔崩塌。至于后來的幾度重建,志書中沒有記載。1981年,泉州文史學者在塔邊發(fā)現了“里人莊文進”的石刻,始知凌霄塔曾于乾隆丙午年重建,莊文進是來自臺灣的進士,祖籍晉江,及第后被派往福建任職,任過泉州府教授等。
其實,早在人們通過文物普查了解真相之前,古人蔡永蒹已經捷足先登。林少川在瀏覽《西山雜志》時,找到了先賢留下的歷史答案:凌霄塔是隋開皇九年所造,它是大陸居民前往開發(fā)臺灣的燈塔航標。
《西山雜志》載:“紫帽山界于晉南接壤也,其山脈乃由南邑大烏石山而來,連綿十余里焉,有十二峰之勝,峰狀若紗帽,常蓋紫云,故曰紫帽山也。紫帽山與清源山對峙,因此泉南之人稱曰對山,與葵山、羅裳、清源合稱晉邑四大名山矣。”手抄本上又介紹說:金粟洞古剎在左峰之山陰,肇建于南朝。文中同時提到了金粟洞的來歷,以及山中一些著名的景觀。
書中特別指出,凌霄塔系隋開皇九年造,初為九級,是用以開發(fā)夷州(臺灣)遠航之燈號,宋紹興年間重修為7級,清乾隆年間又重修,是東石的林氏、邱氏、許氏、陳氏、李氏五戶人家共同修建的。
相關閱讀
-
-
偶遇泉州,遭遇歷史: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組
西安是陸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西安到泉州相隔千萬里,會遇見怎樣的風景。更多
2016-03-02 22:06:50
-
-
想上中國謎語大會嗎?這18個猜謎語技巧你得知道(
謎語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雅俗共賞、民間風格濃郁的文字聯想游戲。謎語起源于古代的隱語和度辭,又叫做...更多
2016-02-26 15:59:47
-
-
永春苦寨坑商周原始瓷窯址 填補陶瓷考古史空白(
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窯址考古發(fā)現專家座談會召開,它填補了福建地區(qū)原始瓷窯址分布的空白,是閩南地區(qū)...更多
2016-01-19 08:50:00
-
清末恩貢生梅峰書院山長陳佩韋:一代名士一生清高
清末恩貢生陳佩韋曾任梅峰書院山長??婆e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yōu)異者,升...更多
2015-12-25 22: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