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安海:百年手工面線 甩出來的藝術(shù)(圖)
2014-10-09 12:02:54 來源: 晉江新聞網(wǎng)
0瀏覽 評論0條
百年傳統(tǒng)米粉一個“流程”要三天 安海曾埭村只剩3家還在堅持手工制作
晉江新聞網(wǎng)10月9日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手工米粉的制作過程逐漸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整條流水化生產(chǎn),雖然每天的生產(chǎn)量大了,形狀好看了,可在部分人看來還是缺少了點味道。近日,記者探訪擁有百年手工米粉工藝的安海曾埭村。(記者_(dá)周冬 秦越 文圖)
手工制作米粉需要3天
白滑滑的成片米粉,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走進(jìn)時,需抬起你的雙手擋住眼睛,以防被米粉反射的光刺傷。幾番打聽才得知,這是曾埭村的曬米粉場,而這些米粉則是黃金木剛搬出來準(zhǔn)備曬干捆扎的。
黃金木的米粉廠有將近20個工人。記者注意到,他們對于米粉的制作那是相當(dāng)?shù)氖炀?,從對米團(tuán)的切割、捆卷的大小都是非常的精準(zhǔn),大小、粗細(xì)幾乎無異。米粉在他們的手中只要稍微掂掂就能知道大概的重量,每份都是均勻擺放。
“在制作米粉前,米要泡12小時以上,”黃金木說,米粉的原料是大米,在制作的前一天必須在米池里泡上一定的時間,通過發(fā)酵,大米的色澤、香甜才能慢慢顯露出來。
“米泡好了就要磨碎,加水成漿。”次日凌晨1點左右,黃金木便帶著他的員工們開始了正式制作米粉。“手工米粉的制作是一個繁瑣的過程,一共需要3天的時間。”
機械烘干會影響口感
“以前,我們碾米團(tuán)時都是用牛拉。”看著米粉的制作工序,站在一旁的村委會主任黃維滿說,碾壓米塊的碾石用牛拉,但這樣費時又不夠衛(wèi)生?,F(xiàn)在,他們都用電力碾壓,米塊可以碾得更久,更粘、米香也不會流失太多。
至于曬米粉的關(guān)鍵,“一定要有北風(fēng),曬的時間至少需要6個小時,還需要不斷用手把米粉搓開。”黃維滿介紹道,做米粉最適合的月份為8、9、10、11月份,因為此時吹的是北風(fēng),太陽大,水分容易被吹干,而每年5、6、7月份吹的是濕潤的南風(fēng),水汽多,因此米粉不好做,或者是直接停產(chǎn)。
他說,他父輩也是做手工米粉的,村里以前也一直都有做米粉的傳統(tǒng)。以前,曾埭村人漂洋到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帶去了傳統(tǒng)的手工工藝,但是受地理環(huán)境約束,沒有天然的曬米粉場,所以改成機械烘干,口感就沒那么正宗了。
“手工米粉擁有天然的香味和色澤,吃起來韌性爽口。”黃維滿說,黃金木家的米粉廠以前也是用機械烘干,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做出來的米粉口感遠(yuǎn)低于手工米粉,最后還是決定改回原來傳統(tǒng)的手工做法。
曾埭村支部書記王美英告訴記者,以前村里家家戶戶都在做米粉,但是因為工序太復(fù)雜,很累,所以如今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現(xiàn)在只剩下3家還在堅持手工制作米粉。
相關(guān)閱讀
-
-
泉州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妝糕人” 始于天地神鬼的崇
泉州“妝糕人”源于中原漢族的“捏面人”,是以糧食為主要創(chuàng)作原料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據(jù)悉,“捏面人...更多
2014-07-18 10:17:40
-
-
泉州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妝糕人”始于古代禮俗
泉州“妝糕人”源于中原漢族的“捏面人”,是以糧食為主要創(chuàng)作原料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據(jù)悉,“捏面人...更多
2014-07-18 10:17:40
-
-
洪氏土樓荒廢破敗 南安霞美杏埔村著手修繕
2014-04-08 18:31:13
-
-
李永波林丹助陣誰是球王總決賽 民間高手封王
隨著“球王”的產(chǎn)生,從去年十月份開始啟動的“誰是球王”中國羽毛球民間爭霸賽全部戰(zhàn)罷。中央電視...更多
2014-04-08 1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