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前往惠安祠 目睹神奇、盛大擺果臺場面

2021-07-05 10:11:59 來源: 閩北日報

0瀏覽 評論0

位于邵武市和平鎮(zhèn)坎頭村和田溪畔的惠安祠,古名“溪堂”,始建于北宋熙寧年間,原系唐鎮(zhèn)將上官洎及其子上官蘭的享祠。因上官洎號惠安,故名“惠安祠”。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初五,前往惠安祠就能目睹神奇、盛大的擺果臺場面,被稱為“和平一絕”。2008年,坎頭擺果臺果蔬保鮮技藝被列入南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八月初五是歐陽祐(邵武古時一位抗災救災的忠義之人,民間稱為“福善王”)的誕辰,這一天被稱為“圣誕”, 在惠安祠舉行“擺果臺”祭祀活動很是吸引人。記憶中,我是在2003年和2010年兩次觀看了“擺果臺”盛大祭祀場面。當我步入祠內(nèi),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善男信女,忙著燒香跪拜。大殿中央一張用木板鋪就、蓋著布的超大桌子上,蔬果琳瑯滿目,一年四季之蔬果皆有之,足足有120種之多?,F(xiàn)在擺出這些蔬果并不稀奇。然而,在百年前,甚至幾百年前,乃至上千年前要做到在八月初五這一天擺出上百種四季干鮮蔬果就非常稀罕了。

“擺果臺”被稱為一絕,其絕不在于蔬果之豐和品種之全,而在于一年內(nèi)的鮮果保存至八月仍能色澤鮮艷不腐爛不變質,如初上市的鮮果。據(jù)了解,他們是采取以井水與窖藏相結合的保存方法進行保鮮的。而沒有冷藏冷凍之類電氣設備的古代,這種特殊的保鮮技術確實堪稱神奇。另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他們的先人還用米酒對春筍進行保鮮,且一斗米的米酒只能保鮮一顆筍,其方法之獨特,其成本之高,都令人嘆為觀止。

惠安祠保存了一部廟志《惠安祠眾簿》,詳細記載了“擺果臺”的120種蔬果的品名:豆角、刀背豆、生苦瓜、浸楊梅、梨俚、香元、蜜欖、生馬薺、葡萄子、西瓜、石榴、蓮子、地茄子、煎糕炒、稍瓜、春筍……一些蔬果至今在當?shù)匾央y覓蹤影,可謂一件憾事。我把相機對準眼前的擺果臺,頻頻按下快門,把它記存起來,發(fā)到網(wǎng)上,留在書頁中,盡可能讓現(xiàn)在的“擺果臺”真實的面貌傳得更久遠,讓后人少些遺憾。任何事都會有遺憾,把遺憾減少到最少,就是一種圓滿。

看著“擺果臺”,我若有所思,一陣鑼鼓聲從惠安祠內(nèi)的戲臺上傳來,把我驚醒。熟悉、親切的“三角戲”唱腔隨之而起,令人陶醉。目前掌握“坎頭擺果臺蔬果保鮮技藝”的傳承人鳳毛麟角,但愿它能如惠安祠邊的溪流,流水不絕,把驚奇留予后人。

(作者:戴 健)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