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當前快看:你不知道的福建|天文史上璀璨的福建星河

2022-09-06 10:03:08 來源: 央視新聞

0瀏覽 評論0

在沒有天文望遠鏡的古代,你知道人們?nèi)绾巫沸菃幔?/p>

講古人追星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一架追星神器。


(資料圖片)

1964年11月16日,大洋彼岸的李約瑟博士給中國著名博物學家和科技史專家王振鐸先生寫了一封信。

李約瑟是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shù)史專家,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其所著的《中國科學技術(shù)史》對現(xiàn)代中西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而這封信,關(guān)乎中國古代最宏偉、最復雜的一項天文黑科技——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什么?

20世紀中葉,水運儀象臺引起國際科技史界極大關(guān)注,西方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想復原它。1958年,王振鐸先生復原了這項古代黑科技。這也是李約瑟寫信給他的原因。54年后,廈門同安復制出了大陸首臺1:1大小的水運儀象臺。

廈門同安蘇頌公園中的水運儀象臺

為什么是同安?

因為水運儀象臺的研制者,正是一位同安人。

他,既是文學、藥學、天文學界的頂流大咖,又是北宋政治外交圈的大佬——蘇頌。

蘇頌

蘇頌,1020年出生于古泉州同安府(即廈門同安)。22歲時考中進士,歐陽修是他的老師;蘇軾是他的詩友;王安石與他是同科進士。

宋朝時,國家十分重視科技。蘇頌考中進士的那一年,遇到的科技考題是《歷者天地之大紀賦》。但對于從小文理兼修的蘇頌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運用多年積累的天文歷法知識,他洋洋灑灑寫就了一篇縱論古代歷法的佳作。閱卷老師歐陽修捻須稱贊,寫下卷面批語:“是為邦國之珍,文學純深,當備朝廷之用”。總之欣賞得不得了,建議快快將他上交給國家。

1053年,在地方上從政多年的蘇頌回到都城,在國家圖書館擔任研究員,負責整理編校書籍。常人看起來單調(diào)乏味的苦差事,蘇頌卻甘之如飴。整整九年,館藏典籍不僅被他讀了個遍,也被他抄了個遍。

敬業(yè)樂業(yè)的蘇頌,成了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

《宋史》評價蘇頌:

精通“經(jīng)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圖緯、律呂、興修、算法、山經(jīng)、本草,無所不通,尤明典故”。

簡單一句話——沒有他不懂的。

《新儀象法要》(北宋)蘇頌著

1086年,朝廷打算開展一項研究項目——研制水運儀象臺。學識淵博的蘇頌自然成為項目帶頭人。他挑選了一批當時國內(nèi)高精尖人才——精通天文和數(shù)學的韓公廉以及諸多能工巧匠,親自設(shè)計方案、確定計劃、安排任務(wù)。歷時6年,加班加點,終于得以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

水運儀象臺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是當時北宋最高端最精密的天文儀器,還開創(chuàng)了多個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開啟現(xiàn)代天文臺活動圓頂?shù)南群樱ㄎ蓓敱辉O(shè)計成可開閉的,是現(xiàn)代天文臺活動圓頂?shù)碾r形);現(xiàn)代鐘表的鼻祖。

為讓“追星界”的后輩們能緊跟腳步,蘇頌還寫了《新儀象法要》一書。把水運儀象臺的建造過程、結(jié)構(gòu)和設(shè)計原理進行了詳細說明。其繪圖之精密,令理科生看了汗顏,文科生看了……直接蒙圈。這本書流傳至今,也是后世得以復原神器的關(guān)鍵所在。書中附有通過水運儀象臺觀測到的5幅星圖,繪星1464顆。比歐洲在400多年后文藝復興前所觀測到的,還要多400多顆。

高空俯瞰水運儀象臺

蘇頌,“夜觀蒼穹,日濟蒼生”的楷模示范。入仕五十余載,72歲時官至宰相,蘇頌無論身居何處,始終為官清廉,政績卓然——

24歲時為江寧知縣時,即得能吏之名,深受同僚和上司贊賞。

撰寫的《本草圖經(jīng)》,集歷代藥物學著作和藥物普查之大全,是宋代首屈一指的藥物學巨著。藥神李時珍也贊譽有加。

愛好和平,極具外交智慧,冷靜應(yīng)對危機事件,極好地處理了宋遼關(guān)系。

有一年,蘇頌受命護送遼國使團北歸,走到恩州(今河北清河縣)時休整。夜里,驛館突然起火了。部下請?zhí)K頌快跑,恩州駐防部隊也準備前來救火。結(jié)果蘇頌反其道行之,既不避火,還把門關(guān)起來,只讓驛館衛(wèi)兵悄悄滅火。眾人很吃驚,這是為啥?原來,蘇頌考慮到起火的消息傳出去,可能引發(fā)流言;而讓駐防部隊來救火,萬一不小心和遼使團發(fā)生摩擦,事態(tài)會擴大化。這事傳到朝廷時,連神宗皇帝都心存疑惑。

后來,蘇頌完成使命回朝,向皇帝詳細說明了他的考量和實際情況,皇帝大為贊賞。明代文學家馮夢龍也十分欽佩,將蘇頌的外交智慧多次寫入《智囊全集》一書中。

所以,知乎上有個問題:“歷史上有哪些大神一般的人物?”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蘇頌,一個做到宰相高位的十一世紀全球頂尖科學家”。

今天的我們很難想象,在900多年前的宋朝,蘇頌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用簡陋的工具和材料,帶領(lǐng)大家研制出了具有巔峰意義的天文科技儀器。

福建人蘇頌專注仰望過的星空,在近千年以后,依然被杰出的福建籍天文學家們樂此不疲地探索著。

他們匯成了天文史上璀璨的福建星河——

高魯,福建長樂人,中國現(xiàn)代天文學奠基人之一,中國天文學會創(chuàng)始人;

余青松,福建廈門人,中國現(xiàn)代天文學家,兩山(南京紫金山、昆明鳳凰山)天文臺創(chuàng)建者;

張鈺哲,福建閩侯人,中國現(xiàn)代天文學家,曾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遵媯,福建福州人,中國現(xiàn)代天文學家,北京天文館首任館長;

戴文賽,福建漳州人,中國現(xiàn)代天文學家,培養(yǎng)大量天文人才,曾任南京大學天文系主任;

還有離開我們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天文學家,中國射電天文學奠基人王綬琯,他是福建福州人。

從古至今,福建人都是追星界的閃耀之星。當我們仰望星空,許下一個個“星”愿時,還有什么理由不振作精神、勇敢奔向心中的遠大 “星”愿呢!

標簽: 你不知道的

[責任編輯:]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