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然木蟹式印泥盒:一件奇巧的文房玩物
2021-10-12 11:22:29 來源: 閩南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秋風(fēng)起,蟹腳癢,正所謂“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哉挺青泥”。品嘗肉質(zhì)鮮嫩的大閘蟹可是美食家們不可錯過的季節(jié)性享受,古今皆然。李白曾作詩贊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蘇東坡嗜蟹成癖,常以詩換蟹:“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螃蟹,古稱尖團)。”
文房用具是古人抒發(fā)精神世界的最佳載體,他們不僅吟誦了大量的螃蟹詩詞,還將螃蟹的有關(guān)形象印刻在自己的文房用具上,既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也是融書畫、雕刻、裝飾等為一體的藝術(shù)品。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件清代的天然木蟹式印泥盒,通高3.9厘米,最寬處10厘米,以天然木根略加裁剪雕刻,巧妙加工制成螃蟹式。其背部粗糙,腹底光潤,口眼清晰可辨,四足參差,螯舉橫擋,并保留半環(huán)形木枝,使蟹足置于其上,盒體安放穩(wěn)定,設(shè)計十分巧妙。蟹背甲掀起即為盒蓋,出人意料。盒內(nèi)壁髹金漆,可用以盛裝印泥。
印泥盒也稱印色池,是指用于置放印泥的用具。早在晉代就已流行,當(dāng)時多為青瓷制品。瓷印盒最適宜存放朱砂印泥,其使用較為普遍。明清時期印泥盒的使用更為盛行,明代流行青花印泥盒和定窯白瓷。清代宮廷御用印泥盒材質(zhì)豐富,有玉石、瑪瑙、青花、木盒、漆盒、紫砂、玻璃印盒等。這件印泥盒貌似不事雕琢,實則匠心別具,是一件極為奇巧的文房玩物。
筆者的藏友還收藏了一件民國初期的荷塘螃蟹嬉戲筆筒。筆筒高約16厘米,直徑11厘米。筆筒上雕刻著一只螃蟹匍匐在一片荷葉上舉螯張望,8只尖銳的硬爪,好像一把把利劍,時刻準(zhǔn)備著搏斗,伺機捕獲獵物。竹筒周身雕刻著姿態(tài)各異的荷葉與荷花,有的高挑著莖稈,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卷葉片,還有的已干枯成團,花落成籽。筆筒采用老竹浮雕而成,下端打磨光滑可鑒,上端開口部分倚著雕刻的荷葉與荷花,呈不規(guī)則的卷邊圓形,相當(dāng)別致。螃蟹嬉戲在荷塘之中,荷花荷葉搖曳其間,頗有愜意風(fēng)雅之韻,雕工嫻熟精湛,刻畫生動,包漿漂亮,非常難得。
螃蟹在中國古時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吉祥物,由于螃蟹體寬,長有八足,根據(jù)其行走姿態(tài),民間喻義其“橫行天下,八方來財”“富甲天下”之意。古代文人偏愛螃蟹更有寄寓飛黃騰達、出人頭地的美好理想和祈愿。古代科舉殿試后,由皇上親點三甲(即三個等級)進士。因為螃蟹有硬甲,遂以蟹來寓意殿試奪魁,“一甲傳臚”“一甲及第”。
這兩件蟹趣橫生的文房用具集造型美、寓意美于一身,是文人士大夫心態(tài)寫照之器、情感寄托之物,閑來把玩,趣味多多。(雨 林 文/圖)
相關(guān)閱讀
-
清代象牙雕筆洗:雅致精美廣受青睞 松鼠葡萄紋飾
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園知此味,露華應(yīng)不乞金盤。這是元代詩人鄭允端吟詠秋日葡...更多
2021-08-20 10: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