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名參與者齊聚泉州古城 共赴一場城市徒步盛會
備受關(guān)注的“穿越百里 探尋千年”第三屆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昨日火熱舉行,來自海內(nèi)外超過5000名參與者齊聚古城,共赴一場城市徒步盛會。
昨天上午,雖然有間歇小雨,但眾多報名參加活動的市民、游客仍熱情高漲,準時“赴約”。50公里組7點出發(fā),30公里組8點出發(fā),15公里組9點出發(fā),6公里組10點出發(fā)。白振國、翟墨、劉雨田、管祥麟、馮春、吳濤、宗同昌、王曉英等徒步領(lǐng)域的名人大咖領(lǐng)走,身穿不同顏色服裝的隊員穿梭在古城街巷里,成為一道道移動風(fēng)景線。記者殷斯麒
2016年泉州成功舉辦了首屆古城徒步活動,2017年第二屆徒步活動持續(xù)火爆。兩年來,不斷掀起的徒步熱潮,重新喚起年輕人的古城保護意識。主辦方表示,第三屆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在充分吸收前兩屆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著重在路線設(shè)計上體現(xiàn)泉州獨特的人文風(fēng)貌?;顒右怨懦乔晡幕癁榛?,深挖泉州深厚文化內(nèi)涵,以打造“穿越百里·探尋千年”中國第三大徒步活動品牌為目標,塑造海絲文化旅游新名片,帶動更多人關(guān)注古城,身體力行參與到古城保護中來。
活動由泉州古城保護發(fā)展工作協(xié)調(diào)組辦公室、泉州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泉州市體育局、泉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鯉城區(qū)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徒步愛好者經(jīng)過泉州清凈寺(張九強 攝)
相關(guān)報道:
昨日,“穿越百里 探尋千年”第三屆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不單聚焦了全城市民的目光,而且在泉州人的朋友圈里強勢刷屏。這場以泉州歷史文化為背景,以古城街巷為特色,以海絲僑鄉(xiāng)為紐帶,結(jié)合泉州多元歷史文化特點的全民城市徒步活動,吸引了眾多海內(nèi)外朋友前來共同感受古城的海絲人文魅力。
古城徒步亮點紛呈
#FormatImgID_1#
11月18日,2018年第三屆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在泉州府文廟拉開帷幕。 (張九強 攝)
輪椅上的古城記憶
相比前兩屆,此次活動在路線上更為優(yōu)化和升級。6公里是“愛的路線”,是一條專屬于殘疾人、老年人和親子慢步的溫馨路線。這條線路穿越花巷、會通巷、米倉巷等充滿故事的小巷弄。
76歲的蔡瑞尚和70歲的老伴在孩子們的陪伴下一起參加活動,他們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只能坐在輪椅上,孩子們推著他們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前行。“這次我堅持要來,跟孩子們一起看看古城的變化,重溫兒時的記憶。”蔡瑞尚百感交集。
“以前父親讀過泉州五中和培元中學(xué),對南俊路和西街印象深刻。今天整個過程覺得很有意義,這條線路長度適中又能觀賞很多景點。”蔡爺爺?shù)膬鹤硬叹吧硎尽?/p>
6公里級別的徒步者和身著惠女服飾的市民合影(陳曉東 攝)
中西結(jié)合家庭遠道而來
受朋友邀請,在丹麥定居的馬女士帶著兒子和丹麥丈夫,前來泉州參加6公里的徒步活動。除了自己一家子,馬女士還帶上同樣是中西結(jié)合家庭的閨蜜一起來參加活動。
競技趣味相結(jié)合
為了更公平,此次沿途設(shè)置了電子打卡,所有參與者佩戴一次性實名芯片手環(huán),執(zhí)行嚴格的團隊考核制度,旨在強調(diào)團隊的“不拋棄、不放棄”。
“打卡增強了競技趣味性,大家為了認真打卡都互相鼓勵堅持走下去,最終堅持走完了全程,特別驕傲。”參加50公里線路的李先生專程從廈門趕來,熱愛徒步運動的他經(jīng)常參與此類活動,他坦言,這樣競技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活動讓人耳目一新,在運動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城市文化的魅力。
靜態(tài)街巷融入動態(tài)演出
與靜態(tài)街巷景點呼應(yīng)的,還有很多動態(tài)的亮點活動,一路走來歡樂無窮。
文創(chuàng)市集擺放了不少活動的吉祥物以及周邊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公仔鑰匙扣、貼紙、紀念郵票、積木等產(chǎn)品受到熱捧。在東亞之窗文創(chuàng)園,閩南民謠偶像團體Double明則開起了小型演唱會,徒步打卡的朋友們干脆席地而坐,聽一曲再走。非遺互動驚喜不已,在清凈寺有踩高蹺,肅清門有腰鼓隊、印尼舞,威遠樓有舞獅、電音三太子,古榕巷有火鼎公婆、拍胸舞等表演。
“海陸絲綢”再相遇
“太興奮了,不僅了解了泉州的建筑文化、歷史故事,還欣賞了當?shù)靥厣硌荩惺艿搅藙e樣的海絲文化。”來自陸上絲綢之路城市西安的林女士說道,此次她們“海陸絲綢”隊遠道而來,正是為了感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人文魅力。還同步在現(xiàn)場推出攝影大賽、抖音達人大賽、現(xiàn)場最佳造型評比活動等。
此外,“垃圾不落地”的環(huán)保理念也貫穿著徒步活動始終,這次更強調(diào)環(huán)保綠色徒步,號召大家共同維護古城環(huán)境衛(wèi)生。(泉州晚報記者 殷斯麒)
名人專訪
首位徒步走完長城第一人劉雨田——
第三屆泉州古城徒步穿越活動,邀請了被稱為“中國‘第二屆當代徐霞客’”、“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職業(yè)探險家”的劉雨田領(lǐng)走。
42歲那年,劉雨田踏上了徒步考察萬里長城的征途,并成為中國徒步走完長城的第一人。從此以后,他的雙腳便再也停不下來,開始了徒步生涯。三十多年來,今年已76歲的劉雨田,曾徒步走過絲綢之路、黃土高原、新疆羅布泊無人區(qū)等。
這些探險經(jīng)歷,一次次透露出他骨子里勇往直前的精神。主辦方認為,這種精神,與泉州敢闖敢拼、百折不撓的“海絲”精神相契合。
“我來過泉州三四次了,這里山好水好,尤其古城蘊藏著如此豐富的歷史遺跡,值得大家探尋,泉州舉辦的這種徒步活動方式很好,調(diào)動了全民參與熱情。”劉雨田鼓勵喜歡徒步的人要堅持,不過要根據(jù)自己身體狀況進行,每天宜控制在5公里之內(nèi),冬天宜下午、夏天宜上午。(泉州晚報記者吳麗嬌)
探險家宗同昌——
在徒步旅行大師的視野里,2018年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是什么樣的?18日,曾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探險家宗同昌給出了答案,他說,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既是一場全民運動,更是一次歷史探尋,必將成為泉州新的城市名片。
“近5000人規(guī)模的古城徒步傳遞出泉州全民健身的理念,這樣的活動與旅游高度融合,能夠成為泉州特有的旅游名片,成為海內(nèi)外旅游向往的目的地。”宗同昌說。(泉州晚報記者林銘珊)
花絮
★最有愛
6公里愛的路線 老少咸宜 5個多月寶寶 “徒步”打卡
第三屆泉州海絲古城徒步穿越活動深化了創(chuàng)新活動賽制和活動體驗,推出6公里愛的路線,放寬兒童和老人年齡限制并鼓勵殘障人士參與,讓更多孩子和老人們也能體驗徒步之樂。
昨日上午9時許,穿著黃色T恤的6公里路線參與者陸續(xù)抵達泉州府文廟,其中不乏幼齡兒童的身影。僅有5個多月的謝一樂,依偎在媽媽懷里,張眼望著四周攢動的人群和熱鬧的氛圍,眼神中滿是好奇和興奮。“運動使人快樂,希望這種快樂也能讓一樂感受感受,所以我?guī)鰜砀彝讲?,你看他笑得多開心。”
6公里線路是四個主題線路中最短的也是最有愛的,不少老人、殘疾人都能悠然漫步涂門街、觀音巷、南俊巷等大街小巷,感受千年古城的魅力。途中,一位坐著輪椅的老爺爺進入市民殷女士的視線,“老爺爺神情自若地看著古城的每一寸肌理,那一幕場景讓我感動。”隨即,她在朋友圈分享了此事,并配上“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獲得不少朋友點贊。家住江濱路金色外灘小區(qū)的張國助,雖已70多歲,但看上去十分健朗,這一次他攜著老伴一起參加,“散步時我們每天的必修課,此次古城活動,媳婦為我們報名了。此外,我們也想以徒步力量,支持保護古城,保護我們的家鄉(xiāng)。”他說。
★最海絲
知名打卡點+民俗表演“海絲”人文之美惹人醉
作為中國唯一獲得聯(lián)合國認定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guān)的歷史遺跡,它們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古城徒步穿越活動,在線路上更注重泉州“非遺”和“海絲”元素的傳遞。
6公里、15公里、30公里和50公里四條主題線路,沿途設(shè)置不少“海絲”打卡點,包括清凈寺、威遠樓、天后宮(旁有德濟門遺址)、開元寺、老君巖造像等,讓徒步參與者在用雙腳丈量古城土地的同時,也仿佛“穿越”到宋明時期,領(lǐng)略曾經(jīng)輝煌的“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情景。市民朱女士是一名中學(xué)老師,帶女兒徒步時,仍不忘介紹這些景點的“前世今生”,給自己的女兒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外實踐課。不僅如此,主辦方在全城各個不同的點位都安排了不同時間點的非遺表演互動,有舞獅、踩高蹺、拍胸舞、火鼎公婆等,不少人大呼過癮,拍照留念。
除此,主辦方還邀請了希臘、密克羅尼西亞聯(lián)邦等國嘉賓沿途為徒步愛好者蓋章、加油,展現(xiàn)出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的泉州積極、活潑、開放的城市精神,也讓遠道而來的嘉賓體驗泉州海絲人文之美。
★最溫情
20多名學(xué)生志愿者現(xiàn)場為徒步者加油
古城徒步活動現(xiàn)場, 20多名身穿校服的志愿者格外醒目,他們手中拿著“垃圾不落地”“give me five”“加油鴨”“徒步順順利利哦”等牌子,散落于沿線多個角落,用自身行動為參與者鼓勁、助威。他們是來自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xué)的五六年級學(xué)生。
“累并快樂著。對我來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以往泉州這些知名景點,我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這一次徒步志愿者經(jīng)歷,讓我擁有重新認識它們的機會,我想以后我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志愿者謝佳恩有感而發(fā)。(泉州晚報記者吳麗嬌)
數(shù)字詳解 “古城徒步”活動
提交報名總?cè)藬?shù)為28259人,相比去年增長13818人,同比增長95.7%。
其中:
6公里路線:6230人; 15公里路線:15070人;30公里路線:5714人;50公里路線:1245人。
男性13102人,占46.4%,女性15157人,占53.6%。
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包含港澳臺)均有人報名, 其中:省外3679人(含港澳臺同胞190人),外國人32人,殘疾人31人(以目前收到的殘疾證計數(shù));泉州市19995人,其他城市8264人。
年齡數(shù)據(jù):最小年齡4個月,最大年齡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