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90后唯一傳人登上央視《渴望現場》
中新網12月25日電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在央視音樂頻道《渴望現場》第二期的節(jié)目中,張猛的華陰老腔一亮嗓就點燃了現場。“去年春晚上唱華陰老腔的那個老爺子就是我爺爺,我是華陰老腔的第11代傳人。” 95年出生的張猛是華陰老腔年輕一代的唯一傳承人,雖然未能在節(jié)目中晉級,但他說此次來到節(jié)目現場就是希望通過舞臺向更多的人展示華陰老腔的魅力。
爺爺把華陰老腔當做是“吃飯一樣自然的事情”
華陰老腔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最古老的搖滾樂”。張猛的爺爺張喜民,是華陰老腔第十代傳人,他的家藏老戲本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張猛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已經聽著爺爺唱的華陰老腔作為胎教了。小時候因為爸媽工作很忙,張猛斷奶之后,爺爺每晚去演出都帶著自己的小孫子。就這么耳濡目染,到了十多歲的時候,張猛已經能唱獨立的劇本了,雖然還不夠成熟,但華陰老腔的種子已經埋在了他的心中。
回憶起跟著爺爺學習華陰老腔的過程,張猛說,“華陰老腔對于爺爺來說就像每天要吃飯一樣”,是最自然的事情。爺爺張喜民小學只上到二年級,后來靠著自學和背,學會了許多字。每天早上,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練聲,吃完飯就看劇本。對于劇本里講的歷史和人物,他爛熟于心。干農活兒的時候爺爺也會聽著老腔,聽到激動的地方,就開始給小張猛講劇本里的故事。張猛說,“小時候是聽著爺爺的華陰老腔入睡,長大了是聽著爺爺的華陰老腔醒來。”潛移默化中,華陰老腔在張猛心里生根發(fā)芽,很多旋律聽一遍他就能唱出來,讓張喜民很是驚喜,決心要把這塊好苗子培養(yǎng)出來。
但張喜民并沒有一上來就教小張猛如何唱華陰老腔,而是先教他基本的禮儀。比如,到演出團其他爺爺的家里,要等長輩們先坐下;長輩給自己倒水,要記得扶杯子等等。長大后張猛才漸漸懂得,爺爺是教自己先做人,對長輩們的敬意也是對華陰老腔的尊重,是懷著敬畏之心學習這份傳統文化。爺爺得知張猛要參加《渴望現場》,還特意叮囑他,“上節(jié)目就是唱,不能拿著你不成熟的華陰老腔招搖撞騙,作為賺錢的籌碼。”
華陰老腔給了爺爺二次青春 也讓我找到了自己
2006年,張喜民領著戲班參與話劇《白鹿原》的演出,讓日漸凋零的老腔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而聽著華陰老腔長大的張猛,卻因為演唱老腔,遭到了同學的嘲笑。“你爺爺唱的那是藝術,你唱得太土了,像狗叫”!看似玩笑的話,卻讓還在學習階段的張猛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他覺得因為老腔自己脫離了群體,內心深處時常感到孤獨。他說,那段時間自己都是躲著爺爺走,生怕讓他唱老腔。張猛也開始追起流行,什么歌兒火就聽什么。直到大一放假回家,爺爺特意叫他到屋里,語重心長地說到:“學老腔你不要有壓力,就跟你平時喜歡打籃球是一樣的。雖然現在有不少人來學習老腔,但都是中老年人了。年輕一代里,只有你。咱自家的戲都沒人學,是有多么得不行?”爺爺的一句話問到了張猛心里,他突然明白過來自己肩上的責任。第二天,他跟著爺爺外出演出,已經快70的老人,整個戲班加起來都超過了500歲,但是一站上臺就精神抖擻,仿佛自己還是小伙兒。舞臺道具有2米5高,老爺子們自己就往上爬,那股勁兒深深地戳中了張猛的心,那首《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一下子點燃了他的激情。奶奶在一旁也激動地說,“你爺爺一唱起來,連命都可以不要。”那一晚,張猛久久不能入睡。“我想了一晚上,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即使得不到周圍人的欣賞,我也要堅持下去。爺爺把老腔當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我要延續(xù)這份生命。”
帶著這份使命,張猛來到了《渴望現場》的舞臺,不問結果,他一心只想借著這次機會,向更多人展示華陰老腔獨特的魅力,特別是希望能吸引年輕人的關注。他還說,自己畢業(yè)后將回家繼續(xù)跟爺爺學習老腔,并從事老腔文化保護工作,讓這份經典傳承。
張猛的老腔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傳統文化中找尋自我的90后,在《渴望現場》的舞臺上,還有很多像張猛一樣的年輕傳承者,他們帶著京劇、祁劇、豫劇等來到現場,用音樂娓娓道來。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新青年,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新模樣。
相關閱讀
-
-
陜西藉電影《老腔》發(fā)布會女主李夢失聯 導演淚砸
11月30日下午,反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傳承的電影《老腔》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制片人...更多
2016-12-01 16:56:36
-
-
六小齡童要找傳人 苦練72變笑對81難的人生濃縮(圖)
六小齡童要找傳人 苦練72變 笑對81難的人生濃縮。昨日,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攜首部自傳《行者》在...更多
2016-06-03 1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