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生留學歐洲被問:你們國家都是坐牛車么?
2017-08-28 08:23:22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0瀏覽 評論0條
留學智利
張一:“突然加戲”的演講課
□ 周焙霞
張一曾在智利圣托馬斯大學交換留學,談起她在智利的留學生活,滔滔不絕。
在智利交換學習1年,張一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房東瑪莎(化名)。張一被瑪莎堅韌的生活態(tài)度所感染。瑪莎是一位37歲的單親媽媽,和5歲的兒子一起生活。她不僅擔負家庭開銷(包括日常消費及房貸等),還去夜校學習以期靠增加學識來漲工資。每天夜里12時,瑪莎才有自己的獨處時間,她會利用這一點睡前時間來看新聞、聽音樂、讀書等。即使在這樣的生活壓力下,瑪莎也像大多數智利人一樣,不愿意勞煩父母。
瑪莎對中國和中國菜很感興趣,她希望有一天能來中國旅游?,斏軔壑袊?ldquo;老干媽”辣椒醬,雖然第一次嘗試時,被辣得滿臉通紅。但過了幾天她就找張一借“老干媽”做菜,并詢問張一在哪里能買到“老干媽”。
張一在智利時,瑪莎像母親一樣關心她。張一回家晚了,瑪莎會開燈等她。張一第一次出去工作時,瑪莎會囑咐她各種注意事項。
除了生活,張一也有不一樣的學習感受。課堂上,老師會重點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反應能力。比如他所在的圣托馬斯大學,課堂演示課上,老師會要求學生演講時要有肢體動作的配合,而且和聽眾的眼神交流要到位等。
張一印象最深的是演講課。演講課的老師有很多奇思妙想,他總是出其不意地給演講者制造很多“小插曲”。比如扔個紙團到正在演講的同學身邊,說那是個戒指,或者把一個別組的同學推到教室中間說他是某個角色的男友,讓學生即興發(fā)揮。張一說:“老實說,當時不光中國學生傻了,智利學生也愣住了,一開始完全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后來幾節(jié)課下來,我們也習慣了老師突然加戲,有了心理準備就可以從容應對了。雖然這樣的課堂演示有時會比較難進行,但是卻很有趣,也很鍛煉人。
留學摩洛哥
謝垠:學習和體驗同等重要
□ 周焙霞
謝垠曾在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學留學,專業(yè)是阿拉伯語。坐落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但除阿拉伯語外,法語和西班牙語也同時被使用。此外,在摩洛哥境內還有許多方言。
對摩洛哥的語言習慣,謝垠有深切體會。在摩洛哥留學期間,有時他用阿拉伯語與人交談時,對方會愣一下,因為摩洛哥當地人常用方言,但也有人用法語或是英語。
謝垠(左四)和朋友在一起
除了學習,留學期間,一位摩洛哥“媽媽”讓謝垠印象深刻,每次翻開“媽媽”送他的書,都會回憶起“媽媽”那張慈祥的笑臉。謝垠是通過學姐介紹認識了摩洛哥“媽媽”一家。“她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對待我們,就像我們在摩洛哥的‘媽媽’一樣,所以我們都稱她為‘媽媽’。”謝垠和朋友第一次去這位摩洛哥“媽媽”家做客,對方就用摩洛哥最著名、最美味的食物之一——“塔吉”——來招待她們。聚會結束,“媽媽”送她們自家椰棗樹產的椰棗。天氣轉涼,“媽媽”還把家里的被子借給他們用。大家都被這位“媽媽”感動了。
摩洛哥的美食除“塔吉”外,還有庫斯庫斯等。但謝垠說,摩洛哥大多數餐廳都只供應三明治、漢堡等這類面包夾蔬菜、肉類的食物。謝垠認為,摩洛哥最美味的食物存在于當地人的家中。謝垠的“媽媽”就有數不勝數的拿手好菜。每次去她家做客,謝垠都吃到“滿載而歸”。
謝垠去摩洛哥留學的主要目的是想把所學專業(yè)阿拉伯語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但是到了摩洛哥才發(fā)現,出國留學不只學習知識,還能體驗完全不同的異域風情,最重要的是,他收獲了和當地人之間的寶貴友誼。這些都是他寶貴的人生體驗,也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
相關閱讀
- (2014-04-04)習近平訪歐簽百項協(xié)議 將如何影響民眾生活
- (2014-09-19)陜西永壽交通局長公款赴歐洲8國旅游受記過處分
- (2014-10-03)專家前瞻李克強歐洲行五大看點:內容豐富的務實訪問
- (2014-10-05)新華網:總理再訪為“深耕歐洲”提供強大動力
- (2014-10-0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圖書歐洲首發(f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