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職演講稱“美國大屠殺” 引西方主流媒體吐槽
2017-01-21 22:40:49 來源:觀察者網(wǎng) 責任編輯:陳健
0瀏覽 評論0條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也注意到了這一點。CNN稱,作為美國政治的一個傳統(tǒng),新總統(tǒng)都會在就職演說中呼吁全國團結(jié)。面對數(shù)以萬計的現(xiàn)場觀眾和成千上萬在電視機前收看直播的同胞,新總統(tǒng)應該撫平選舉所造成的分裂。他們通常還會重溫那些凝聚美國人的價值觀和光榮歷史,喚起美國人對于國家使命的記憶。
CNN非常遺憾地表示,特朗普自去年11月勝選以來就從沒有做到這一點,更別提今天的就職典禮了。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總統(tǒng)演講修辭的專家羅伯特·羅蘭在接受采訪時評價,特朗普的談吐仍然像是一個揭竿而起的總統(tǒng)候選人,而非一位美國總統(tǒng)。
《紐約時報》也認為“美國大屠殺”這種詞語對于就職演說而言,太過毛骨悚然(strikingly grim)。民主黨籍俄亥俄州參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稱:“我愛這個國家。我實在想象不出,一個熱愛這個國家的總統(tǒng)如何才能描繪出這么一種景象。”布朗還不無諷刺地補充:“和一群億萬富翁坐在一起聽特朗普講我們國家有多糟糕,這還挺有意思的。”
《紐約時報》的幾位專欄作者們的評價就更為刻薄一些。查爾斯·布洛(Charles M.Blow)驚訝于“各種危險的蠢話還在源源不斷地從那個就職美國總統(tǒng)的人嘴里冒出來,但卻還沒有足夠多的美國人感到憂慮和羞慚”。另一位專欄作者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則表示:“我已經(jīng)開始懷念奧巴馬了。”
當然,提到特朗普,就不能不提到美國《赫芬頓郵報》?!逗辗翌D郵報》在此前的選戰(zhàn)中,自始至終都把特朗普作為“頭號敵人”,大加批判。本次特朗普在演說中提到“工廠好似墓碑”,這一點《赫芬頓郵報》當然沒有放過。他們的頭條就取名為“陰暗新世界”(Grave New World),同時化用了“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這一經(jīng)典表述。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wǎng)站頭條截圖
而特朗普的就職演說也被《赫芬頓郵報》毫不客氣地評價為“陰暗得足以載入史冊”(historically dark):在就職演說中,居然用“美國大屠殺”這種字眼描述美國。《赫芬頓郵報》批評,特朗普只講了16分鐘。對于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來說,這太短了。更何況,其中到處都充斥著他在競選時的那些陳詞濫調(diào):打倒華盛頓建制派、抵制非法移民、大搞保護主義等等。甚至連演說結(jié)尾時,特朗普也還是老調(diào)重彈,用一連串排比句,號召大家“讓美國重新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就職演說應該是一場重新團結(jié)全美人民的演說,但《赫芬頓郵報》批評,并沒有在特朗普的演說里看到這一點。

《赫芬頓郵報》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頭條換成:“系好安全帶!”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報道中也提到,以往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都充滿光明和希望,而特朗普的則要陰暗壓抑得多。
英國《金融時報》回顧,大多數(shù)美國總統(tǒng)的就職典禮都營造了一種感覺良好的氛圍,并給人們留下一些期許。因為美國人喜歡自我感覺良好而且主張展望未來,而非回顧過去。
而少數(shù)就職典禮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全部歸功于新總統(tǒng)的首次講話。比如,1933年羅斯福面對身陷大蕭條恐懼的美國人說出“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以及1961年肯尼迪那句著名的“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么。”這些人的優(yōu)雅言辭至今仍留在人們的腦海里。
當然,以特朗普有限的詞匯量以及他對任何敢指責自己的人進行攻擊的傾向,大家不能指望他展現(xiàn)出什么辯才或是高尚情操。未來或許是一個美麗新世界,但也可能是個可怕世界,這才正是此次總統(tǒng)就職日如此不同以往的原因。
至于德國之聲,他們的標題也飽含調(diào)侃:“準備好了,美利堅分裂國”。德國之聲同樣認為,一般而言,美國就職典禮并不僅僅是新總統(tǒng)就任的一個舞臺,它還是一個讓因選舉而分裂的國家重歸就好的機會。但是這一次選舉造成的政治和社會對立遠超以往,日后美國能否再次“合眾為一”,德國之聲表示:至少現(xiàn)在很難想象。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