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代表委員聚焦古城旅游 把古城游“拳頭”打開來
代表委員聚焦古城旅游品質提升——
把古城游“拳頭”打開來
承載著千年人文的脈絡,泉州古城獨一無二。近年來,如何保護利用古城,牽動了無數人的心,更是多年來泉州兩會聚焦的一大熱點。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圍繞如何提升古城旅游品質,從中山路步行街改造、古城業(yè)態(tài)提升、完善周邊配套設施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意見建議。□記者 殷斯麒 王金植 許雅玲

近年來,泉州古城游線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 (資料照片)
【漫步古城】
關鍵詞 古街巷游 建議: 多種方式開發(fā)古民居
泉州旅游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閩南傳統(tǒng)文化,但傳統(tǒng)文化不像自然景觀那樣直觀淺顯,它需要一個客體來承載和體現。而古民居、古建筑就是一個最好的載體。由于年久失修,古民居、古街巷的保護利用迫在眉睫。
民建泉州市委會提出,目前老城區(qū)、古街巷游面臨的主要困境是內涵單一、體量較小、權屬復雜、維護成本高。建議采取借用、租用、合作、置換、委托等方式開發(fā)古民居。一是合作開發(fā),雙方簽署長期(30年)的合作合同,業(yè)主將古民居交由政府(或商家)經營,期限內由政府(或商家)承擔所有維修費用,業(yè)主按比例分享收益。二是產權置換,政府按照一定比例用空余的安置房來置換古民居。三是租用開發(fā),雙方簽訂長期租賃合同,政府(或商家)逐期支付租金給業(yè)主,期限內由政府(或商家)承擔所有維修費用。四是借用開發(fā),政府出資維修或翻建無人居住的危房,業(yè)主無償將古民居借予政府一定年限。五是權責分離,對于國有的古建筑和復古建筑,實施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委托分離。市國資委可以成立一個古城旅游公司,由市政府出面將國有可開發(fā)古建筑和復古建筑的使用權和經營權統(tǒng)一移交給古城旅游公司。
關鍵詞 步行街 建議: 中山路試水步行街
中山路實行步行街的呼聲由來已久。今年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古城要做好“留”的文章,抓好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姚良鑄代表建議,推進中山路步行街的建設,吸引民間傳統(tǒng)非遺工藝項目入駐,適當設立小型專題的博物館作為展示平臺,讓泉州傳統(tǒng)民俗可看、可玩、可帶、可體驗等。
記者從泉州市古城辦獲悉,泉州今年將啟動中山中路(涂門街至打錫街段)步行化改造項目,改造路段全長240米。項目屬于古城保護發(fā)展“六大工程”中的“古城風貌保護工程”之一。項目委托專業(yè)設計單位制定方案,并且已經召開兩次專家評審論證會,目前初步方案已經出爐,正根據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優(yōu)化。
【品味古城】
關鍵詞 古城業(yè)態(tài) 建議:關注老字號創(chuàng)新發(fā)展
“白天看廟,晚上睡覺”,這句話是泉州旅游業(yè)一直以來的寫照,雖然因此讓泉州獲得宗教博物館的美譽,但也形象地暴露出老城古建筑種類簡單、內涵單一的不足。
王錦延委員建議,推動古城旅游業(yè)與文化、農業(yè)、工業(yè)、體育、教育等領域全面融合,深挖古城文化資源,在主要景區(qū)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表演,豐富游客夜間生活。引導發(fā)展旅游裝備業(yè),積極培育低空飛行、郵輪游艇、水上和山地運動、康體養(yǎng)生等旅游新業(yè)態(tài)。推進旅游與特色產業(yè)深度融合,打造時尚工藝旅游、濱海雕藝文化、“旅+茶”、“旅+香”、“旅+瓷”、“旅+石”等六大特色產業(yè)集群。
對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業(yè)態(tài),丁峰委員同樣有話要說。他建議,多關注泉州老字號,結合老字號的培育和評定讓傳統(tǒng)文化服務經濟發(fā)展。“晉江在五店市推出靈源萬應茶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我們可以結合古城保護發(fā)展泉州的老字號。”
關鍵詞 “古早味小吃” 建議:建設泉州小吃一條街
泉州擁有豐富且別具風格的特產、特色小吃。近年來,盡管泉州旅游市場不斷擴大,但旅游商品市場的發(fā)展卻一直跟不上節(jié)奏。不少游客抱怨,禮品種類繁多但缺少統(tǒng)一銷售,門店分散各處不易購買,且包裝較為滯后。民建泉州市委會認為,可以建設閩南傳統(tǒng)小吃博物館,一方面對閩南傳統(tǒng)飲食文化進行宣傳;另一方面可以帶動所在的古街巷開發(fā)閩南小吃一條街。建議在西街(西段)“田螺、烤魚一條街”的基礎上,與泉州風味小吃同業(yè)公會合作建設泉州風味小吃一條街。小吃街白天可以接待團隊游客,晚上可以接待外地散客和本地市民。
民建泉州市委會還建議開元寺邊已建成大巴停車場,可在停車場邊的中閩百匯開設泉州特產(臺灣特產)專區(qū),并在西街片區(qū)規(guī)劃建設泉州小吃一條街。
【智慧古城】
關鍵詞 語音系統(tǒng) 建議:涵蓋“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
泉州古城歷經千年歲月洗禮,背后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載著沉甸甸的歷史。但是目前古城內諸多文化類旅游景點并沒有專業(yè)的講解員,圖文資料單薄,難以滿足自助游客的需求。民革泉州市委會蘇金瀧委員認為,要建立語音系統(tǒng),滿足自助游客需求。
蘇金瀧介紹說,去年泉州古城語音導游系統(tǒng)的建設,目前建成了300個語音導游點,覆蓋點位主要以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qū)為主軸,由北至南分為西街片區(qū)、文廟片區(qū)、城南片區(qū),包括街巷、名人故居、文保單位、景點和特色旅游單位等五大類,涵蓋“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大要素,覆蓋古城區(qū)內大部分較知名的文化類旅游景點。要進一步完善泉州古城語音導游的拓展功能,如自動定位觸發(fā)、手繪地圖導覽、GPS定位推送、自助線路規(guī)劃等。
民建泉州市委會建議積極推動在古城區(qū)的二期語音導游系統(tǒng)建設,實現古城區(qū)旅游點語音導游全覆蓋,逐步推進全市語音導游系統(tǒng)建設,讓游客全面了解我市的歷史故事和民俗風情;實現4A級以上景區(qū)實現免費WIFI、智慧語音導覽系統(tǒng)、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旅客分流等功能全覆蓋。
關鍵詞 虛擬景區(qū)平臺 建議:3D呈現虛擬博物館
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有眾多的宗教史跡,堪稱宗教旅游勝地,但這些都是實物,如果實物插上科技的翅膀,那會是怎樣的一個景致呢?
民建泉州市委會認為古城是泉州海絲的一大亮點,泉州全城都是博物館,可以利用3D、VR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旅游公共服務信息系統(tǒng)為載體,開發(fā)古城泉州景區(qū)網絡虛擬旅游平臺。結合泉州市建設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為契機,提供各類整合的移動服務信息,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信息的智能服務,將智慧旅游打造成泉州海絲旅游的名片。
【完善古城】
關鍵詞 古城水系 建議:整治八卦溝打通古城水系
古城市政設施建設不同于新區(qū)開發(fā)建設,因為空間有限,更需要更新市政設施設計理念。來自鯉城代表團的黃志煌等8名市人大代表建議,可借鑒管廊建設的思路,在空間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古城自然排水體系。市古城辦可聯合水利、市政、規(guī)劃等部門對古城八卦溝水系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整治,并部分適當拓寬,打通古城水系。
黃聰吟委員建議,古城應該“瘦身”與“健體”相結合,一些非古城功能應該逐步轉移出去,系統(tǒng)解決古街巷的修繕、防火、排水等問題,珍視和保護古城內難得的水系資源。
關鍵詞 停車場 建議:利用地下空間實施錯時停放
泉州老城區(qū)的建筑物大部分建于2007年以前,此前未規(guī)劃建設地下停車場,停車資源稀缺;也幾乎沒有一個大型停車場,只有少量的停車位,顯然不能滿足居民停車需求。因此,市民停車只能“見縫插針”,轎車基本上都停放在道路兩側,一輛挨著一輛,一字排開,擠占道路資源。而一些典型的老街巷,如西街、聚寶街等,由于道路較為狹窄,轎車通行都困難,停車就只能停放在比較遠一點的道路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交通的擁堵。
市政協委員許麗英、張繼紅建議,在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的老城區(qū),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城市廣場和學校操場的地下空間建設地下停車場;利用醫(yī)院、酒店、大型商場的空間建設立體停車場;出臺政策鼓勵民營企業(yè)、民間資本參與停車場的建設;推動行政機關、居民小區(qū)、企業(yè)、學校等單位的停車資源向社會錯時有償開放。
相關閱讀
-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發(fā)出預警:刷短視頻消遣 小心詐
時下許多人喜歡的消遣方式是刷短視頻,各大短視頻平臺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和流量,平臺的開放性特點,...更多
2019-05-21 23:27:48
-
泉州市領導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專題培訓班開班
泉州市委于5月20日—24日舉辦泉州市領導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專題培訓班。昨日,市委書記康濤參加培訓班...更多
2019-05-21 08:00:34
-
泉州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強勁 規(guī)上企業(yè)去年實現產值約30
2018年泉州體育產業(yè)保持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全市體育用品生產企業(yè)超過4000家,規(guī)上企業(yè)實現產值約3050億...更多
2019-05-21 07:59:59
-
泉州棚戶區(qū)改造實現“開門紅” 一季度基本建成29
根據《2019年棚戶區(qū)改造工作方案》,今年全市計劃實施棚戶區(qū)改造項目25個、20836套,基本建成(含往...更多
2019-05-07 10:11:00
-
泉州交警發(fā)布五一出行提示 合理安排出行避開交通
值得注意的是,4月30日、5月1日的16:00至21:00,泉州動車站及其周邊路段的車流、人流將會加大。更多
2019-04-30 10:30:17
“中國烏龍茶之鄉(xiāng)”福建安溪舉辦2021開茶節(jié)
《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在京首發(fā)
紀念李尚大先生誕辰100周年在安溪召開
世界茶貿指數研究中心落戶安溪
永春呈祥:用“智慧奔跑”慶祝建黨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