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清朝版新加坡護照嗎?見證漳州人海外奮斗(圖)
2016-11-09 10:15:29 來源: 閩南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清朝的護照,長什么樣子,你見過嗎?漳浦縣檔案館就收藏著一張清朝新加坡總領事于1897年出具的護照,它是漳州人下南洋在海外奮斗的一個見證。
王加祿于1897年申領的新加坡護照
這張119年前的清代護照,長80多厘米,寬50多厘米,有兩個頁面,正頁右側粗字標明“代理新加坡兼轄海門等處總領事府張”,即護照由其出具,內容注明:“所有出洋華民自應任其回國安業(yè),該總領事遵照辦理查明是否良善,發(fā)給護照,以憑保護等,因歷經遵辦在案,茲查得王加祿系良善合行,發(fā)給護照,以免族黨姻戚鄰里胥役欺凌,以憑沿途關津地方官吏保護須至護照者。”左側注明持照人身份,姓名:王加祿,事業(yè)商,籍貫: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年歲38,寓居地:安班瀾(現位于印尼龍目島,編者注),發(fā)證時間: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護照背頁,刊印了總理衙門奏請頒發(fā)護照諭旨全文。
王加祿是什么人?他為何持有新加坡領事頒發(fā)的護照?
王加祿,又名王百猷,生于1860年,原籍福建省漳浦縣前亭鎮(zhèn)中山村。20歲到印尼經營煙草生意和開辦銀行及其他金融行業(yè)。1892年,荷蘭屬東印尼殖民政府晉封王加祿為“甲必丹”(甲必丹為荷語譯音,即管理一個區(qū)域的華人領袖)并賜其金字牌匾。1926年,王加祿創(chuàng)辦印尼安班瀾中華總商會,連任會長,并獨資創(chuàng)辦安班瀾中華小學,1950年去世。
王加祿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深受僑胞擁護和愛戴。清光緒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六日,清政府御封王加祿先生為“監(jiān)生州同”職銜。宣統元年三月初一,清政府又加封王加祿先生“同知”職銜,賞賜銀牌官服給予加冕。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王加祿先生及其女兒、女婿通過僑匯的方式資助鄉(xiāng)里。
如今,王加祿的后人散居在印尼、香港、中國大陸各地。2013年,王加祿族人集資在漳浦舊居修復王加祿紀念館,海內外族人先后捐出王加祿的遺物,這張護照正是從海外搜回的。
另據了解,在清朝中葉之前,中國并沒有“護照”的概念。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政府開始授權駐在中國境外的領事館或海關,發(fā)放形式不一的護照。而新加坡是中國在海外設置領事的第一個地方。1877年,清政府采納駐英公使郭嵩燾的建議,在新加坡設立領事館,1887年后,中國駐新加坡領事館升格為總領事館,領事升為總領事,兼轄海門(海峽殖民地)等處。(記者羅培新通訊員蘇春紅林劍輝文/圖)
相關閱讀
- (2016-01-31)今年35萬漳州人二代證到期 警方呼吁盡快換證!
- (2014-04-09)新加坡節(jié)目《你是福建人嗎?》走紅 引發(fā)網友共鳴
- (2016-06-22)俄羅斯美女公交車上丟護照 貼“簡易啟事”尋找
- (2016-09-01)《福建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9月1日開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