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Facebook早期投資者支持特朗普被LGBT雜志開除Gay籍

2016-10-28 11:30:37 來源: 觀察者網(wǎng)

0瀏覽 評論0

聽說過開除軍籍、黨籍,但有聽說過開除gay籍的么?

今天要說的這哥們兒,就被開出了Gay籍。

他叫皮特•泰爾(Peter Thiel),美國硅谷百萬富翁,因為給特朗普捐錢,支持共和黨一系列對性少數(shù)群體不友好的政策,被美國著名LGBT雜志Advocate“除名”——

你可以跟男人做愛,但你不能叫Gay。

在此之前,皮特•泰爾另一件著名事跡是他在Facebook初創(chuàng)時投了50萬美元,最終收獲了2萬倍的回報。

為什么支持特朗普,就要被除名?雖然保守的共和黨確實跟LGBT群體更不對付,但同性戀不能自由選擇政治立場、表達政治傾向?

我陷思……定體問?

Advocate從同性戀身份認同的歷史淵源講起,解釋了為什么他們不要皮特•泰爾了。

以下摘編自原文:

皮特•泰爾,硅谷的百萬富翁,因為給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特朗普背書,在這個夏天上了頭條。他是個跟男人做愛的人,但,他還算是同志么?

這么提問看似狹隘,卻能引發(fā)廣泛和具有批判性的討論,關(guān)于性向、身份認同和共同體的關(guān)系。

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跟同性做愛。但“同性戀”或“男同志”成為一個現(xiàn)象,歷史并不長。

19世紀初,醫(yī)生、性學(xué)家和各色人等開始爭論,同性性愛是否創(chuàng)造了新的性取向范疇。

在此之前,相同性別的人做愛,往往被視為罪惡或犯罪,但他們沒有建立“第三性別”、“雙性”或者“同性戀”的認同,直到19世紀末,一些醫(yī)學(xué)組織才開始用這些名稱定義這個群體。

概念的確定不僅影響了同性群體,同時,也導(dǎo)致了“異性戀”范疇的誕生。

“同性戀”的發(fā)現(xiàn),使得“異性戀”也被發(fā)現(xiàn)了。

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qū),觀念的進步拓寬了文化理解:性取向創(chuàng)造身份認同。

對差異的明確認識導(dǎo)致同性群體被釘上恥辱柱,被視作畸形人、罪犯和社會的棄兒。

然而,同性戀人士也開始反對這些說法,并在這種非正統(tǒng)的身份中發(fā)現(xiàn)了希望。他們在主流文化中建立飛地,比如1920年代的紐約格林威治村和柏林。

同性戀社區(qū)蓬勃發(fā)展,很多人被同性所吸引,但害怕被打上標簽,所以否認自我。

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點是1969年6月28日,史上著名的石墻起義——紐約警察突襲同性戀酒吧,遭到LGBT群體奮起反抗。許多LGBT人士開始拒絕接受“同性戀”等于自卑、畸形、犯罪,更重要的是不平等。當騷亂中的人們站起來反抗警察,他們認同的定義是與同性做愛的人,擁有區(qū)別于主流的文化、身份和歷史。

歷史與未來在這一刻相連了。

1970年代至今,越來越多的同性戀人士選擇出柜,是把這理解為一種亞文化形態(tài),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可能不了解血淚的歷史,但明確知道,這件事不僅僅是跟一個性別相同的人做愛那么簡單。他們擁抱的是一種激進的觀念:以性取向定義自我。

1970年代,當進步的趨勢逐漸浮現(xiàn),同志們開始細致而不懈地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文化,賦予身份具體形式。

傳統(tǒng)觀念認為同性戀據(jù)斥宗教場所,他們就建立了自己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教堂,自己辦報,組織政治集會,建立社區(qū)。

加拿大多倫多誕生了《身體政治報》,報道從當?shù)氐絿H與同性戀相關(guān)的新聞,讀者遍布北美乃至全球,建立起龐大的文化群體——他們采訪同性戀作家,撰寫同性戀電影評論,致力于探索歷史上的同性戀藝術(shù)家、音樂家和思想家。

這份報紙的意義不僅限于1970年代的北美,不僅限于性,而是在于文化身份。LGBT群體通過多種形式明確表達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但是,現(xiàn)在,這種文化的獨特性受到挑戰(zhàn)。

其中之一就是皮特•泰爾。

今年六月,在共和黨克利夫蘭的集會上,面對一群反對同性婚姻權(quán)的觀眾,他成為該黨史上首個公開其同性戀身份的人。

有些共和黨人和媒體將之美化成一種進步,以顯示他們對意識形態(tài)身份多樣性的認同。

但是他同時挑戰(zhàn)了1970年代的定義。

根據(jù)同性戀解放運動的邏輯,皮特•泰爾是個與同性做愛的人,但他不是Gay。因為他放棄了為身份獨特性而斗爭。

一些對性少數(shù)群體不友好的法案,皮特•泰爾是支持的。比如反對變性人自由選擇廁所,他稱之為“精神錯亂”。這意味著他背叛了自己的身份。

皮特•泰爾認為變性人的困境就是一種精神錯亂,事實上拒絕了LGBT作為一種文化身份,而這種身份需要通過政治斗爭來保衛(wèi)。對于一個自認為在定義未來的技術(shù)人員來說,這種想法非常前現(xiàn)代,也非常流俗。

LGBT的文化運動到1970年代末逐漸平息,是因為同性戀解放運動取得一定成績,新環(huán)境里的人們不再需要像前輩們那樣費盡心力。

皮特•泰爾在開歷史倒車。這與奧蘭多槍擊案中,媒體突出兇手的同性戀身份異曲同工。都是在抹黑這一身份。

上世紀70年代的同性戀解放運動打破了之前的消極內(nèi)涵,創(chuàng)造了新定義,“同性戀”只是一個獨特的群體,擁有獨特的文化。

上世紀70年代的歷史不僅僅是平權(quán)政治活動,更微妙也更深刻的是重塑了“同性戀”概念,盡管內(nèi)部也有各種分歧,但更重要的是對某種同性戀文化的認同。

這是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保護它需要你去理解何為“同性戀”,而不是簡單把它作為同性間欲望和親密關(guān)系的代名詞。

[責(zé)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