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百年滄桑老照片展仍在繼續(xù) 觀展市民絡(luò)繹不絕
《泉州古城百年滄桑老照片展》仍在繼續(xù),觀展市民絡(luò)繹不絕
泉州晚報(bào)10月9日訊(記者 李菁 麥彬彬 李心雨)雖然國慶假期已經(jīng)過了,位于中山路345號(hào)陳光純故居里的《泉州古城百年滄桑老照片展》仍在繼續(xù),昨日不斷有市民前來觀展。在這些老照片的背后,有著泉州的變遷和回憶,不僅有研究?jī)r(jià)值,也有溫情回憶。照片講述的不僅僅是數(shù)十年前,甚至是百年前的泉州,里面更有讓普通市民感同身受的感人故事。
圣墓(20世紀(jì)20年代的老照片)
老照片藏“玄機(jī)” 有助于歷史研究
在陳光純故居一樓的《泉州古城百年滄桑老照片展》中,一張關(guān)于靈山圣墓的老照片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看。
這張黑白老照片攝于1958年,由于年代久遠(yuǎn),照片十分陳舊,且已褪色,給人一種歷史滄桑的感覺。老照片中,圣墓前的四根柱子十分破舊,呈收腰狀,而且后面的回廊已接近坍塌。
“這張照片里的圣墓跟現(xiàn)在的有很大的區(qū)別,具有一定的考古意義。”昨日下午,泉州市文物保護(hù)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姚洪峰介紹,資料記載,1962年重修石墓亭,為仿木四柱歇山頂,并維修迴廊、整治周圍環(huán)境。他找出近日在圣墓前拍攝的圖片,指出如今的圣墓便是當(dāng)年修繕過的模樣,而老照片展示的正是修繕前的圣墓。
姚洪峰手里還有一張攝于上世紀(jì)20年代的照片,相比拍攝于1958年的那張,這張老照片中的圣墓更為凌亂,不過柱子上還有一根木質(zhì)的橫梁,他推斷到1958年時(shí),木質(zhì)的橫梁已毀壞。
“兩張老照片中,圣墓邊的四根圓柱都是收腰狀,下面大,上面小,這樣的石柱風(fēng)格在明代前見的多,由此可以推測(cè),這柱子是明代以前的。這對(duì)進(jìn)一步研究圣墓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姚洪峰說。
參與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