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操為何崩盤 前冠軍:沒能跟上潮流 裁判只是次因
2016-08-18 15:53:40 來源: 觀察者網(wǎng)
0瀏覽 評論0條
杠上行云流水,就差下法站穩(wěn)——當世錦賽冠軍尤浩在雙杠決賽中一屁股坐到地上,中國體操的最后一個奪金希望破滅了。
據(jù)現(xiàn)場媒體描述,尤浩可能呆滯了兩秒的時間,才站起身來。那一刻他一片茫然,中國體操迷們也一片茫然,至此,中國體操隊在本屆賽會中僅僅斬獲男團和女團兩塊銅牌,在所有單項中沒有拿到一塊獎牌。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這畢竟是32年來,中國體操在奧運會上的最差成績。
在8月17日結(jié)束的里約奧運會男子雙杠決賽,中國選手遺憾無緣獎牌。尤浩落地失誤,僅排名第八,中國未能在該項目上實現(xiàn)“三連冠”。
即使是在老一代體操人痛心不已的“雅典奧運滑鐵盧”上,至少還有北京滕海濱拿到一塊鞍馬金牌,而現(xiàn)在,我們不禁要問:中國體操怎么了?
中國男子體操隊在本屆奧運會上僅收獲一枚銅牌
中國女子體操隊在本屆奧運會上僅收獲一枚銅牌
原因之1
你們愛的是金牌并非體操本身
有“雙杠大師”之稱的川籍奧運冠軍馮喆已退役,他曾經(jīng)有一個美好的夢想,那就是讓真正的中國觀眾回到體操看臺上來,倫敦奧運會之后,他有一次接受筆者采訪時抱怨:“現(xiàn)在國內(nèi)的體操大賽,一般主辦方都會贈票,找觀眾來看,理由一般是安全第一。要是哪一天,我們的體操迷會自己購票進場看體操就好了!我今后肯定會從事與體操有關的工作,拓展體操市場,是我最感興趣的。”
兩年已經(jīng)過去,有誰能告訴我現(xiàn)在真的有很多人購票到現(xiàn)場看體操嗎?
中國體操選材難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至今,任何一個體操圈內(nèi)人,對擁有數(shù)萬個體操俱樂部,很多父母主動送孩子去練習的美國體操都充滿羨慕之情,是的,我們的基層體操苗子,幾乎無一例外出自少體校,雖然有個別地方顯得紅紅火火,但總體來說是冷清的。馮喆的啟蒙恩師如今仍在體校工作,說起選材難,他曾經(jīng)慨嘆:“第一年培養(yǎng)興趣,先誆進來再說,如果孩子們想走專業(yè)這條路,再加訓練量和難度,練體操苦啊,很少有父母堅持讓孩子把體操練下去的。沒辦法,現(xiàn)實情況就是這樣。”
站在這個角度看,中國體操男女團依然能在奧運會上拿到銅牌,以選材面而言,其實都算得上了不起的成就。只是,我們的體操過去太輝煌。
你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練體操,如同當初不愿意讓孩子們練足球一樣,這個前提下,你們寄望中國體操江山代有英才,年年奧運拿金牌,現(xiàn)實嗎?
幸運的是,即使是站在職業(yè)巔峰處的中國體操隊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倫敦奧運會后,中國體操“四川行”之際,總教練黃玉斌在公開場合反復強調(diào)一點——“我們要提倡快樂體操,一定要提倡。體操過去就是苦累傷的代名詞,今后,中國體操一定要改變這一點。”
原因之2
沒能跟上潮流裁判只是次因
“本屆奧運會,最令人感動的不是運動員,而是那些雙目失明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裁判們!”——這可能是最令人噴飯的中國網(wǎng)友吐槽語錄,它折射著中國體操在本屆賽會中頻頻被裁判打壓的現(xiàn)實。
川籍奧運冠軍馮喆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封口”,因為公開說了句“打鐵要靠本身硬”,有圈內(nèi)人指責他“落井下石”……不過,最后馮喆還是仗義直言了幾句,“打個比方,有個動作的瑕疵,對裁判來說可以扣0.1分,也可以扣0.3分,你不可能要求裁判永遠只扣中國選手0.1。再說女子體操,美國的拜爾斯,為什么裁判不壓她的分?因為她有足夠的霸氣,足夠的實力,而且代表了體操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啊。”
馮胖的意思,裁判誠然有故意打壓中國體操選手的傾向,但是作為打分項目,我們最理智的做法恐怕還是審視一下自身。有其他圈內(nèi)人稱:以本屆奧運會體操裁判打分來看,如今的女子體操審美潮流,就是拜爾斯那種大腿粗壯、身材健碩、爆發(fā)力出色、騰空高度高、動作難度高的選手,所以美國系的選手能夠飽受青睞。“東歐和俄羅斯那些體態(tài)優(yōu)雅,身材曼妙的體操美女們都不受待見,更何況如今中國隊那些身高一米四五,體重很輕的女孩子們呢?我們總是一味追求難度,沉浸在自己的審美情懷和經(jīng)驗習慣中,而沒有追上世界體操的審美潮流趨勢。”
事實上,即使在北京奧運拿到兩塊金牌,中國女子體操的這個癥結(jié)都沒有解開過,只是金牌遮住了很多人的眼睛。
再說男子體操,我們的小伙子能夠拿到團體第三,殊為不易。因為對裁判來說,除張成龍外都是一些陌生的面孔,而且他們還多有失誤。最可惜的是雙杠,尤浩的最高難度動作完成得非常漂亮,但是下法嚴重失誤,只能怪我們自己吧?對雙杠這個項目,馮喆還是充滿期待的,“我覺得這是個過程,中國小伙子們再有機會鍛煉兩次就好了。雖然這次奧運我們體操成績很差,但是我堅信,下一個奧運周期一切都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