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老人18歲獨自來泉州 閉眼前希望再看一眼臺灣親人
2015-12-26 10:01:17 來源: 海峽都市報
0瀏覽 評論0條
海峽都市報閩南版12月26日訊 “閉眼前希望再去臺灣看一眼”,孫振生戴著老花鏡,手指隨紙上黑體字移動。他耳朵失聰,只能把問題寫在紙上,他再答。突然,他目光定格在抽屜一角,沉默了幾秒。順著他的目光,看見一張照片躺在信紙上,照片里沒有主角,是一條店鋪林立的街道,路牌標示“惠來街”。他二哥黃梁材住在這兒,7年前他去臺灣探親曾短暫住過,二哥怕他忘記回家的路,特意照下來。
老人拿著書信和照片,和老伴講起難以回去的故鄉(xiāng)
18歲時,他上了一艘船,被賣到泉州,后又改了名字。1990年,他通過一位臺灣人,找到了二哥。2008年,他得以重踏故土???年前,聯(lián)系又斷了。如今,85歲的他,想回去看望的愿望越發(fā)強烈。
18歲來閩
開始顛沛一生
孫振生戶口本出生地一欄寫著“臺灣省”,籍貫寫著“惠安”。村里老人都知道,他是孫家媳婦買來的養(yǎng)子。而他出生在臺灣彰化,原名“黃火生”。1948年,18歲的黃火生高小畢業(yè),想來大陸賺錢,沒想到從踏上船的那刻開始——顛沛流離,就是一生。
下船后,他被送到泉州一個村,村里多是婦女和兒童。幾經轉手,臺商投資區(qū)張坂鎮(zhèn)玉塘村一戶孫姓女人用一兩八黃金買下他,改名“孫振生”。4個月后,養(yǎng)母去世。他跟著同村青年學習修鞋,認識了妻子。
“修了60年鞋,養(yǎng)活一家老少7口人,”孫振生戴著老花鏡,弓著身子穿針引線。他耳朵不好,厝邊進屋拿鞋,蹲下身,孫振生才看到,伸出手掌,5元的意思。熟人說,鞋子不要補得太結實,要不然誰來找他補鞋。他笑笑,生母說過“做人要誠實,不欺騙”。
第一份家書
父母已于上世紀60年代離世
白天忙著生計,只有夢里,他才能聽見生母呼喚“黃火生”。好幾次,想著親人就在海的另一邊,恨不能游過去。想念臺灣親人時,他情不自禁哼唱《雨夜花》。“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每日怨嗟,花謝落土不再回,雨無情,雨無情,無想阮的前程。”這是生母最喜歡的歌。他最怕過年,他離開臺灣時,生母50多歲。“每過一年,母親就老一歲,我怕啊!”
直到1990年,村里來了一位臺灣人,本已放棄的念頭重新復活。他把銘刻在心底的住址和父母、自己的姓名寫在紙條上,拜托對方去打聽。半年后,他收到一封臺灣親人從香港轉送來的信。信封寄信人地址寫著“臺灣彰化縣員林鎮(zhèn)黎明里惠來街23號”。孫振生是家中最小的兒子,得知父母已在上世紀60年代去世。母親彌留之際,叮囑家人,如果見不到他,就不拾骨。讀到這里,他躲在臥室哭了許久,相處幾十年的妻子,也是這天才知,丈夫出生臺灣。
再次失聯(lián)
二哥我還能找到你嗎
2008年,在臺灣親人幫助下,他從香港中轉赴臺探親。一路上,他恍恍惚惚,直到被送去彰化縣員林鎮(zhèn)二哥家里。二哥已搬到惠來街,鄉(xiāng)下老房已不復存在。
“回來就好,”二哥握住他的手不停顫抖,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一下子沒見,怎么老成這樣?”他忘了自己已經78歲了,二哥還比他大一歲。父母也只剩下兩座冰冷的墳墓。一個月后,孫振生回泉州。
2000年,大姐的女兒女婿還來泉州看望??勺罱?年,突然聯(lián)系不上。昨天,海都記者撥通信里電話號碼,對方說不認識孫振生,也未聽過這個名字。孫振生說,他還想趁著身體硬朗,帶老伴、兒子一起去臺灣找找二哥。
現(xiàn)在每天,他仍堅持補鞋。生意好時,一天能賺40元。他說,兒子們日子也不好過,他只想自己攢錢去臺灣,希望在閉眼前,能再看一眼臺灣親人。(海都記者 花蕾 田米 文/圖)
相關閱讀
-
-
廈門狠心母親用剪刀扎兒子 只因孩子學習不好(圖)
廈門一名9歲孩子學習不夠好,遭到母親多次毆打,甚至拿剪刀刺傷其屁股。學校協(xié)調了多次仍未果,無奈...更多
2014-04-06 21: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