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間藏寶起底:贗品泛濫 草根收藏98%是假貨
2014-10-13 10:20:07 來源: 東南早報
0瀏覽 評論0條
草根收藏 贗品率高達98%?
在部分收藏界業(yè)內(nèi)人士眼中,一些鑒寶活動過于注重娛樂性,有“作秀”之嫌。
近年來,泉州舉行了多場尋寶、鑒寶活動,一些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藏品由此露出廬山真面目。這些藏品不乏何朝宗、弘一法師、張瑞圖等人的作品,有的民間寶物甚至在國家級博物館也見不到。鑒寶也讓一些贗品浮出水面。贗品之泛濫,以至于有專家稱,民間鑒寶中的贗品率高達98%。專家認為,民間收藏亂象始于利益之爭,收藏有道,藏家要保持平常心態(tài)。
尋寶鑒寶熱 民間珍品掀起蓋頭
近幾年來,泉州已多次舉行大型尋寶、鑒寶活動,央視一些收藏節(jié)目也先后走進德化、石獅、晉江、泉州進行拍攝。泉州藏友熱情極高,紛紛拿出珍藏寶貝讓專家一鑒真?zhèn)?,一些民間珍寶也得以為大眾所識。
2006年底,中央電視臺“2006民間尋寶記”走進泉州的德化、石獅等地尋寶。在德化評出了十件重點寶物。在石獅和臺胞專場,評出了石獅“最佳”十大民間寶物。
2008年,央視“尋找國寶”大型電視系列活動再次走進泉州石獅,活動持續(xù)四天,4000多藏友攜帶近萬件藏品參選,800多位臺胞也參加了此次盛會。最終評出了“石獅專場·臺胞專場”和“泉州專場·臺胞專場”的“國寶”2件、“民間寶物”22件和“民間優(yōu)秀藏品”22件。被評為石獅、泉州兩地“民間國寶”的藏品分別是宋代汝窯狻猊香熏和泉州江加走掌中木偶。
2012年5月,央視尋寶欄目走進晉江,專家從2300余件(套)藏品中選出76件“寶貝”。海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本地一位藏家持有晉江籍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的一幅4米長的大幅字畫真跡,另有本地藏家持有福建最后一位狀元吳魯,以及一代高僧、杰出藝術(shù)大師弘一法師的書法手跡。
2013年9月,央視尋寶再次走進德化。藏友陳啟蘭收藏的明代“瓷圣”何朝宗的自在觀音瓷塑摘得“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獎”。
今年9月25日,“首屆海峽兩岸·東亞文化之都大型鑒寶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評出了18件優(yōu)秀寶貝。
贗品泛濫 98%是假貨
也有收藏界人士指出,尋寶鑒寶活動固然“收獲”了一些民間寶貝,但一些極具看點的民間珍品甚少出現(xiàn)在其中。
福建省收藏家協(xié)會理事張五鵬透露,泉州地區(qū)有不少有實力的藏家,專門收藏高檔藏品,有不少價值連城的好東西都在泉州藏家的手中。“但是,真正的行家都很低調(diào),不愛拿出自己的珍藏去顯山露水。”
一位不愿具名的泉州收藏界業(yè)內(nèi)人士則將“鑒寶”活動說成“作秀”。他透露,某次由電視臺主辦的尋寶活動,主辦方曾找到他要求出具一些藏品。他笑稱,當(dāng)時自己店里的幾位員工都因此上過電視,拿著他的藏品天花亂墜地“編故事”。“從這個角度說,一些鑒寶活動多是娛樂性,當(dāng)不得真。”
與一些手握珍品的藏家的低調(diào)相比,在一些專家看來,參與鑒寶活動的藏品可謂贗品泛濫成災(zāi)。
“民間藏品98%都是贗品。”9月25日,世界華人收藏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主任王立軍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的首屆海峽兩岸·東亞文化之都大型鑒寶活動上如是表示。作為著名青銅器、佛造像、陶瓷鑒定專家,王立軍經(jīng)常外出鑒定,贗品的泛濫讓他深惡痛絕。
參與此次鑒寶活動的北京元青花俱樂部會長張慶玉對此深有感觸。當(dāng)天,他遇到一位從事業(yè)余收藏已18年的“收藏家”李先生,李先生帶來了手中大部分藏品,但經(jīng)鑒寶專家鑒定,基本都是贗品。“民間收藏可以推廣中國的文化藝術(shù),但一定不要盲目收藏”。
但也有收藏愛好者對專家將自己的藏品鑒定為贗品不服氣,在某次鑒寶現(xiàn)場,有人為此反駁稱,“藏品是在外國買回來的中國古董,怎么會是假貨呢?”
“難道外國就沒有假貨嗎?”專家反問。
相關(guān)閱讀
-
-
泉州多數(shù)“露天”文物無人管 民間古董屢屢失竊
寧波一博物館的其中一件鎮(zhèn)館之寶,竟與2013年失竊的泉州中山路顧宅古董高度相似?近些年來,泉州民間...更多
2014-09-29 11:27:12
-
莫言《藏寶圖》將搬上銀幕 不晚于2016年開拍
2014-09-18 09:40:01
-
懷舊跳蚤集市風(fēng)靡上海灘 “洋”古董受追捧
2014-08-31 11:01:04
-
-
美國工程師改造古董車為世界移動最快的熱水浴缸
來自美國洛杉磯的汽車愛好者菲爾·韋克和鄧肯·福斯特別出心裁,費時近6年,將一輛1969年的經(jīng)典凱迪...更多
2014-07-21 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