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愛“跨界”的高級公務(wù)員——南安人蘇頌
2014-06-20 17:10:12 來源: 今日泉州網(wǎng)
0瀏覽 評論0條
臣子“斗”皇帝
宋神宗熙寧年間,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為了聚集力量推動變法,王安石請求神宗破格提拔一名地方官李定,神宗答應(yīng)了,然后指令時任中書舍人的蘇頌起草破格提拔任命書。蘇頌一看,這種提拔不符合“破格”的條件,就把神宗的指令封好,說明原因,退了回去。神宗見狀,就把指令再次發(fā)到中書部門,叫輪流值班的宋敏求起草。結(jié)果,宋敏求也覺得不符合“破格”規(guī)定,也將皇帝的指令封退了。經(jīng)王安石的強烈要求,神宗第三次將指令發(fā)往中書部門,結(jié)果又被輪流值班的第三位中書舍人李大臨封退。三名中書舍人一致表示:寧可被撤職,也不做這種違反“組織程序的事”!
聰明的神宗感到這種辦法可能行不通,就干脆直接召見蘇頌,說“破格”任用李定,“不為越法”,指令蘇頌“速為草制”。但蘇頌還是不動筆。
宋神宗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說:“這一份任命詔書,這么長時間都沒有制作出來,這恐怕也是有罪的吧!”蘇頌說:“堅持上祖的規(guī)制,這是為臣的操守!”
指令被第四次封退,宋神宗并沒有氣餒——他要宰相曾公亮去勸說,照舊被蘇頌退了回來。最后,宋神宗可能是忍無可忍了,就將蘇頌、李大臨、宋敏求“中書舍人”的職務(wù)給撤消,蘇頌重新回歸到工部任郎中。
這就是北宋歷史上著名的“三舍人事件”。
那么,蘇頌等人五次拒絕起草文書提拔的李定,到底是個啥樣的人物呢?
史料記載表明,李定為了升官,他的母親仇氏去世,他居然不按照當(dāng)朝的規(guī)定回家服喪,而是謊稱父親老了,回家稍稍看望,便又到官府。后來,此事被人揭發(fā),他又謊稱自己不是仇氏所生!因此被當(dāng)朝人罵為“畜生不如”。后來,在王安石的庇護下,李定終于當(dāng)上了御史中丞,他一手制造了報復(fù)蘇軾和蘇頌的一些案件,其中陷害蘇軾的“烏臺詩案”,將蘇軾關(guān)進大牢,說蘇軾“不學(xué)無術(shù)”;當(dāng)神宗出面,將蘇軾放出來時,李定又稱蘇軾是“奇才”。
歷史告訴人們,李定是個不為做事業(yè)、只想當(dāng)大官的奸詐之徒,也向世人昭示:堅持原則的蘇頌、蘇軾是正直的。
蘇頌被撤職不久,便被重新起用。熙寧六年(1073),他被派到安徽亳州任知州——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來安徽任地方官。至宋哲宗時,蘇頌當(dāng)上了宰相。
蘇頌在安徽為官時,留下了不少詩篇。他剛到潁州時,就寫有這樣一篇:校文摘三折,食貧歲四閏。君相嘉宿官,圭符假名郡。地望號優(yōu)閑,公租稍充.,二遍逢甘旨,百口免饑饉。這是很有趣的,說他自己在館閣一呆就是9年,俸祿微薄,連百口之家的生計都無法維持,這才向當(dāng)時的丞相打報告,要到“基層”當(dāng)差的,因為按照宋朝的規(guī)定,京官到地方任職,可以增加俸祿。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