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狗母巷”(講武巷)要改名宣武巷
市民建議
恢復使用原巷名 或統(tǒng)一門牌路牌名稱
黃阿婆在這里住了五十多年,從她嫁過來開始,那條巷子就叫“講武巷”。巷子改名后,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一些麻煩。比如外地的朋友親人寄送東西都還是寫“講武巷”,常常沒收到,而且包括身份證、戶籍證明、通信地址全都要更改,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還是希望能恢復使用原巷名。”
市民陳先生認為,“講武巷”這個巷名一直沿用了六七百年,大家已經(jīng)約定俗成了,“這個巷名有歷史典故,源于人們紀念歷史名人蒲壽庚(1205-1290年),耳熟能詳,應盡量留住。”他說,現(xiàn)在泉州被評為“東亞文化之都”,應該保護好一些約定俗成的古巷名,即使無法改回“講武巷”,至少應該將這條巷子的店鋪招牌、門牌、路牌名稱統(tǒng)一起來,“不然外地游客來泉州玩,看見這種店鋪招牌、路牌、門牌混亂的現(xiàn)象,不太好。”
改名緣由
閩南語諧音不雅 叫起來像“狗母巷”
老巷子,老名字,叫得好好的為什么要改呢?記者采訪了鯉城區(qū)地名辦工作人員何先生。何先生說,巷名不可以隨意更改,首先要組織所在街巷的群眾召開會議,在街道辦征求巷子里居民的意見后,由街道辦將更改方案提交到轄區(qū)所在的民政部門地名區(qū)劃辦,由地名區(qū)劃辦統(tǒng)一進行討論,然后發(fā)文向社會公布。“當時是街道辦提交方案給地名辦,并且參考了專家意見。”他稱,大概是1997年,涂門街進行改造,有一些地方志研究專家反映,泉州是個歷史文化名城,“講武巷”在泉州本地方言中和“狗母巷”諧音,聽起來有些不雅。巷名更改距今已經(jīng)有十幾年時間,能不能將“宣武巷”還原為“講武巷”,他不好回答。
“市區(qū)的道路命名和設(shè)置地名標牌,均由民政局地名機構(gòu)按照國家相關(guān)法規(guī)統(tǒng)一規(guī)劃實施,具有權(quán)威性,不容隨便更改。”泉州市民政局地名辦相關(guān)工作人員說,目前這條巷子所登記的名稱為“宣武巷”。據(jù)了解,早在2012年年底,泉州市所有縣(市、區(qū))已提前完成地名普查試點工作,范圍延伸至任何可以接觸到的地名,普查更新的所有地理信息都可以登錄“民政區(qū)劃地名公共服務系統(tǒng)”(http://mz.dmw.gov.cn/index1.php)查詢。記者在該系統(tǒng)輸入“宣武巷”,顯示詳細信息——“位于鯉城區(qū)海濱街道東魯社區(qū)。起于涂門街,止于迎津街,長220米,寬5米,水泥路面,門牌號范圍:1-75號,途經(jīng)東魯社區(qū)、立成小學、涂門離退休職工之家。”而當記者輸入“講武巷”時,并沒有任何介紹信息。
巷子里的店家招牌地址用名不一多數(shù)住戶門牌仍沿用講武巷
相關(guān)新聞
與蒲壽庚歷史典故有關(guān)——
“講武巷”背后的故事
不少老泉州人向記者講述“講武巷”名稱的由來。市民“老醉”翻閱了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泉州古城街坊摭譚》,書中介紹了“講武巷”的由來:元初,前來經(jīng)商、傳教乃至長期定居在泉州的外國人數(shù)以萬計,其中有名的阿拉伯后裔蒲壽庚算一個,他當過泉州市舶司提舉,掌管著泉州海外貿(mào)易大權(quán)和重要兵權(quán)。舊車站講武巷一帶,舊稱南教場,正是蒲壽庚操練士兵的地方,當年附近設(shè)有蒲壽庚的講武堂,人們留這條講武巷以紀念他。
據(jù)悉,蒲壽庚祖先由占城(越南)遷居廣州,以經(jīng)營香料起家,后成為廣州港總攬中外貿(mào)易的番商首領(lǐng),總管各國番商的生意,富甲兩廣。南宋中后期,蒲壽庚之父蒲開宗舉家自廣州徙居泉州,定居臨近泉州后渚港的法石鄉(xiāng)云麓村,被授任安溪縣主簿。蒲開宗去世后,其次子蒲壽庚繼承父業(yè)。
宋咸淳年間,??茴l繁侵襲泉州,蒲壽庚與其兄憑借強大的海上力量,助官兵一同擊退了海寇。因剿寇有功,蒲壽庚被封為福建沿海都制置使,自此既富有資財,又執(zhí)掌兵權(quán),亦官亦商,勢力強盛。宋元時期,蒲壽庚在泉州涂門街擁有大量房宅,人稱“半蒲街”。
宋元交替之際,蒲壽庚與知州田真子一起降元。元世祖授予他為昭勇大將軍,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之職,其子孫在元朝也都入朝為官,蒲家一時聲名顯赫。
傳說今天的泉州城南一帶,東至涂門街,西至溪亭,南至今泉州七中,北至涂山街,方圓約300畝的土地原來都是蒲壽庚府邸,內(nèi)有花園、棋盤園、書軒、講武場、廚房、祠堂等。棋盤園東面的東魯巷原是蒲家子弟的書軒。棋盤園西面的“講武巷”原來是蒲氏建造的講武堂,也就是訓練水兵的地方。一文一武,遙相呼應。
(記者 許雅玲 戴涵琦 實習生 林書修 文/圖)
相關(guān)閱讀
-
-
福建泉州千年古西街的糾結(jié) 小巷落寞旅游紅火
泉州現(xiàn)存最古老的街道,是閩南文化最為集中的地區(qū)之一,西街改造是幾十年老話題,改造過程要裝上傳...更多
2014-05-07 16: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