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雯2019世乒賽混雙奪冠 沖刺東京仍有迷思待解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7日電 北京時間26日晚,國乒組合許昕/劉詩雯4:1擊敗石川佳純/吉村真晴,奪得世乒賽混雙冠軍。作為東京奧運會的新晉比賽項目,昕雯組合在前哨站的強勢奪冠是否意味著混雙項目已經上演大結局?
從1971年世乒賽,“魔術師”張燮林搭檔林慧卿首奪世乒賽混雙冠軍,到2015年許昕與韓國選手梁夏銀合作捧起赫杜賽克杯,44年間國乒一共奪得過18.5個冠軍。但毫無疑問,如今“昕雯”組合的奪冠意義更加非同尋常。
兩年前,混雙被確認成為東京奧運會乒乓球的正式比賽項目。從此,被看做是撼動國乒霸主地位新突破口的混雙,開始成為各支代表隊備戰(zhàn)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曾在杜塞爾多夫世乒賽奪得冠軍的日本隊。
反觀國乒,直到去年九月,劉國梁再度回歸之時,隊內對混雙項目還沒有明確的布局和戰(zhàn)略,選手之間也沒有進行試配。以至于在年底的國際乒聯(lián)總決賽中,國乒沒有一對組合能夠入圍,這也與此前主力搭配一直未能成型不無關系。
經過了近六個月的調整,來到布達佩斯世乒賽的國乒派出了許昕/劉詩雯和“雙世界第一”丁寧/樊振東兩對組合。讓在外界看來已經是最強戰(zhàn)力的選手征戰(zhàn)世乒賽,也彰顯了隊伍力保奪冠,為明年東京奧運會奠定優(yōu)勢的決心。
事與愿違的是,兩對國乒組合卻被分至同一半區(qū),這也讓劉國梁賽前提出“兩翼齊飛”的愿景破滅。最終許昕和劉詩雯在與丁寧/樊振東的遭遇戰(zhàn)中取勝,拿到了進軍決賽的唯一一張門票。
決賽面對衛(wèi)冕冠軍吉村真晴和石川佳純,這對同樣是從同門內戰(zhàn)中勝出的對手,雙方的對決可謂是中日兩隊目前混雙最強實力的較量。不過面對已經認真起來的國乒組合,世錦賽冠軍顯然并不能招架得住。
僅僅經過五局激戰(zhàn),許昕和劉詩雯就輕松戰(zhàn)勝對手,在延續(xù)搭檔出戰(zhàn)100%勝率的同時,將混雙入圍東京奧運會后的首個世乒賽冠軍收入囊中。這一幕也讓場邊見識過無數風浪的教練馬琳留下熱淚。
作為東京奧運會的前哨站,世乒賽混雙冠軍的意義不言而喻。馬琳也坦言許昕和劉詩雯是頂著必須拿冠軍的壓力,完成比賽并奪得冠軍。如此來看,這枚金牌更像是對兩位老將的褒獎。
為了征戰(zhàn)混雙項目,許昕和劉詩雯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犧牲。如今一路連克強敵奪得世乒賽混雙項目的冠軍,也為昕雯組合沖擊東京奧運會增添不少砝碼。劉詩雯就表示奪冠不僅證明了自己,也為明年參加奧運占得先機。
而許昕和劉詩雯在布達佩斯世乒賽上以強勢的表現(xiàn)捧起赫杜賽克杯,讓不少人驚呼混雙賽場或許已經提前迎來大結局。但在距離東京奧運會還剩下400余天的情況下,至少還有兩點迷思懸而未決。
一、丁寧、樊振東有無翻身可能?
自出現(xiàn)在世乒賽混雙參賽名單之中時,丁寧與樊振東這對“雙世界第一”組合便被外界寄予厚望,畢竟兩人在各自單項都具有稱霸的絕對實力。然而在半決賽不敵隊友遺憾出局,也讓他們在東京奧運會的資格競爭中暫時處于下風。
客觀來講,丁東組合在僅配對二十余天,且沒有任何大賽經驗的情況下,能夠從資格賽一路打起,正賽第二輪擊敗頭號種子,并闖進四強已經證明了兩人的實力,只不過面對已經手握三個冠軍的許昕和劉詩雯,他們在雙打經驗和配合上的欠缺就顯露無疑。
“我們配合時間確實太短,在場上的細節(jié)、技戰(zhàn)術運用比例和先后順序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正如丁寧所言,丁東組合并非完全失去了進軍東京的機會。為了備戰(zhàn)奧運會,國乒斷然不會將寶押注在一對組合身上,勢必會采取齊頭并進的方式培養(yǎng)和考察,因此剩下的400余天對于他們而言,才最為關鍵。
二、這是否是日本的最強戰(zhàn)力?
混雙項目能夠入圍東京奧運會,與日本在背后的推波助瀾不無關系。根據賽程安排,讓這個項目成為乒乓球賽場產生的第一枚奧運金牌,由此可見日本乒乓球隊對混雙項目是勢志在必得。
但衛(wèi)冕冠軍石川佳純和吉村真晴在世乒賽決賽中的脆敗,無疑給日本隊爭奪混雙金牌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不過,這或許并不是日本隊在混雙賽場上的最強戰(zhàn)力。(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