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術大學打造“空中大學” 推動產業(yè)鏈與人才鏈協(xié)同融合
2022-08-08 08:25:04 來源: 深圳商報
0瀏覽 評論0條
深圳市政協(xié)“推動產業(yè)鏈、創(chuàng)新鏈、教育鏈與人才鏈協(xié)同融合”重點調研持續(xù)深入推進。日前,調研組前往位于坪山的深圳技術大學,調研深圳本土最年輕大學在“四鏈融合”方面的新探索。
深圳技術大學校園背山靠水,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校門和圍墻,坪山河及其支流穿境而過,通過雙層步行體系以立體交通方式實現人車分流,打造“空中大學”。調研組參觀了實驗室、圖書館、餐廳,這所2016年決定籌建的大學,在短時間里建成了可供1.9萬名學生上課的公共教學樓、可滿足1.1萬名學生住宿需求的宿舍,還有一座綜合性體育場館和校醫(yī)院。學校“1034”地標已成為網紅打卡點,“1034”的意思是學校從深圳市委決策籌建到教育部批準只花了1034天,創(chuàng)造了國內走完大學設置程序的最快紀錄。
據介紹,目前深圳技術大學已有30個專業(yè)、15個學院,在校生6000名,2022年招生人數達4000名,到今年9月開學時學校將有1萬名學生。
調研組觀摩了學生們制造的賽車演示。“教學樓一樓都是7米高度,按照工業(yè)制造標準設置。”深圳市政協(xié)委員、多彩科技集團董事長夏煒說,這種學生做的賽車,可能有些人覺得這就是玩具,但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yè)的專業(yè)人士對此深有感觸。工科學生的精工課是到車間上課,學生時代覺得跟玩似的,但后來很多同學從事高科技制造業(yè),才理解這是真正走進工業(yè)制造的第一課。
“我們支持學生獨立做賽車,這樣他出去就業(yè)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深圳技術大學校長阮雙琛在介紹情況時強調,學校倡導“不光要有想法,更要鼓勵學生動手把它做出來”這一理念,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沒有外面的人在這里賣咖啡、賣面包,我們很多項目都給學生去鍛煉。”阮雙琛說,學校宿舍的安防系統(tǒng),如果到社會上買可能花50萬元,學校就讓學生動手做,只花了10萬元,剩下的錢可以給學生發(fā)勤工儉學費用。
在情況介紹中,“德國”是最多被提及的詞。大學籌建之初就請德國專家、老師在學校工作,目前還有10多位德國專家、老師留校,商學院院長和汽車學院院長都來自德國。作為一所定位于培養(yǎng)高水平工程師、設計師的應用型技術大學,深圳技術大學的學生培養(yǎng)模式一直對標德國,實行“學歷教育+企業(yè)實訓”,專業(yè)課程中實踐性課程學分超過60%,學生需要課下自主學習、參與學?;蚱髽I(yè)實踐項目。
在座談會上,政協(xié)委員們就人才培養(yǎng)、校企互派人員、成果轉化等問題作進一步了解。據介紹,深圳技術大學在成果轉化方面沿用德國理念,老師只要有好技術就允許到社會上產業(yè)化,按照國家規(guī)定做就行,賺了錢也是為社會服務,如果賺得比較多可以給學校捐一部分。“如果學校制定文件收幾個點,產業(yè)化老師的積極性會受到一定影響,我們從一開始就不管這個事,鼓勵老師、學生出了成果自己出去產業(yè)化。”阮雙琛說。
相關閱讀
-
-
涂城區(qū)再建兩三家“城市悅書房” 打造15分鐘文化
在這里看書氛圍不一樣,感覺輕松、自在、舒適,還能欣賞河邊的風景……近日,在當涂縣護城河沿岸的...更多
2022-03-15 09: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