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上海寶山有位“傘爺爺”,7年免費修好近2萬把傘

2021-12-14 15:19:14 來源: 揚子晚報

0瀏覽 評論0

作者:吳越

張永興的志愿服務(wù),讓這些傘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退休老人的一天怎么過?有人喜歡出門走走,有人喜歡宅家刷小視頻,在寶山月浦鎮(zhèn),73歲的張永興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做一件事——修傘。

7年來,張永興已經(jīng)為周邊居民免費修好了近2萬把傘,熟悉他的人親切地稱呼他為“傘爺爺”。

菜沒買到,撿了把傘回家

張永興的本職工作并不是修傘。

年輕時,他當過農(nóng)民、當過工人,退休前一直在公路管理所工作。2004年,老伴查出患有乳腺癌,要做化療,他自此開始了長期陪伴、照顧病人,一次次跑醫(yī)院的日子。2007年,張永興自己也查出患有直腸癌,所幸開刀之后恢復(fù)良好。

談起那幾年的日子,張永興的神情有些黯淡,但他隨即說到了那時感受到的溫暖。當時,得知老張一家的情況后,社區(qū)、居委、鎮(zhèn)里都趕來關(guān)心、看望、慰問,給了他很大的支持。也是從那時起,他的心里開始有了“一種感恩的想法”。

2014年,一次壞天氣讓張永興偶然間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免費修傘來表達和傳遞善意。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春日,許多人的傘骨被風雨刮壞,有人嫌麻煩,就把傘直接扔在了菜場門口。前去買菜的路上,張永興看到了一地的傘。他撿起其中的一把,發(fā)現(xiàn)它只是受了點“輕傷”,便決定把傘帶回家,試著修修看。

那天,要買的菜沒買到,倒是開啟了這段與傘的緣分。

“特別有勁,又特別有意義”

頭一把帶回家的傘,張永興和老伴兩人搗鼓了一天才修好。雖然費了不少勁,但夫妻倆都覺得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張永興,感覺自己找到了一件“特別有勁,又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在老伴的支持下,張永興決定把白天的休息時間都投入修傘。修傘的方法靠自學,修傘的工具靠女兒女婿在網(wǎng)上幫忙購買。就這樣,樂業(yè)四村有個免費修傘的張爺爺?shù)南⒅饾u傳開,周圍的鄰居開始提著一柄柄長傘、短傘找上門來。

有的傘看上去已經(jīng)有些年頭了,壞了一兩處。對一些老居民來說,棄之可惜,放著自己又不會修,拿到外面去修要收費,又有些不舍得。張永興的志愿服務(wù),讓這些傘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到了2016年,張永興在社區(qū)已經(jīng)小有名氣??紤]到兩位老人總是要在家接待陌生人不太方便,家里也沒有足夠的地方擺放各種工具和材料,樂業(yè)四村居委便主動把“傘爺爺”納入由小區(qū)志愿者組成的“自家人”服務(wù)社,并提供居委所在的41號底樓的一間小房間,作為免費修傘工作室。

此后,白天凡是有人要找張永興,準能在工作室里找到他。一般來說,早上8點不到,工作室就會開門候客,中午11點前,張永興會暫時關(guān)門回家吃中飯,隨后休整到下午1點再開門,一直干到吃晚飯。有活兒的時候,張永興就干活兒,沒活兒的時候,他便一個人打開一臺小音響聽聽音樂頻道,捧杯茶喝喝。

有人不理解,問他,一天天地守在小房間里干嗎,你不無聊嗎?張永興卻覺得,這種生活很適合他,幫助別人的滋味,特別好。“要我去和其他人一起打麻將或是在小區(qū)亭子里嘎三胡、軋鬧忙,我還不愿意呢?!睆堄琅d笑著說。

修過那么多傘,沒有拿錯的

“傘爺爺”的工作室,不過10平方米出頭。走進去之后,你會感覺到一種秩序之美。

方方正正的房間里,每個可以被利用的角落、包括墻面都被利用了起來。房間的中心是張永興的工作臺,兩邊的柜子和架子上碼放著各種工具和材料,一張靠墻的座椅供前來修傘的人等待時休息,四面墻幾乎都掛上了五顏六色、長長短短的傘。雖然整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但絲毫不會讓人覺得凌亂。

記者被那些整整齊齊碼放著的材料和零件吸引,忍不住把頭湊近了看。張永興說起它們的來歷。修傘,其實有很多零部件和材料的損耗,舊的壞了,就要找還能使用的替代品換上去,發(fā)揮其原有的功能。因為是公益服務(wù),沒有資金,用來替代的各種零部件不可能全部自己掏錢買,張永興便想了個廢物利用的辦法——有空的時候,他會去四處轉(zhuǎn)轉(zhuǎn),但凡看到有被人遺棄的傘,甭管是什么傘,他都會先撿回來,然后在工作室內(nèi)將各個部件分門別類地拆下、收好。指不定哪一次,這些被人扔掉的卻還可以使用的廢物,就能被安裝到另一把傘上,和主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回家。為了修傘,張永興不停地撿傘,因為數(shù)量實在是太多,居委又給了他一間幾平方米的小房間作為“物料倉庫”。

現(xiàn)在的張永興,處理起一些只有“小毛小病”的傘已經(jīng)十分熟練,通常十幾到二十分鐘就能修好。也有些修起來比較費時間的傘,要隔天來拿,或者碰上求助者沒時間在原地等,張永興便在傘柄處貼張便簽紙、寫好名字,還會在本子上記錄好傘主人的姓名、聯(lián)系方式和維修日期。這是為了避免有些人的傘被別人誤拿,引起不便。

“到現(xiàn)在我這里修過那么多傘了,沒出現(xiàn)過拿錯的情況?!闭f起來,張永興有些自豪。

拿得動榔頭鉗子,就會一直干下去

許多月浦人都知道,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的影響,每個月的20日,月浦公園總會舉辦一場志愿活動,提供理發(fā)、量血壓、貼耳穴、補鞋、修傘等各種服務(wù)。修傘的志愿者,便是張永興。

這些項目看著不起眼,卻實實在在地為百姓提供了方便,深受周邊居民歡迎??苫顒拥臅r間有限,隨身可攜帶的工具也沒幾樣,為了讓拿傘過來的居民不要白跑一趟,張永興都會把現(xiàn)場來不及修的傘帶回工作室繼續(xù)修。

公園去的次數(shù)多了,張永興看到好幾次都突然下起雨來,但很多人身邊沒帶傘,樣子十分窘迫。張永興把這個情況記在心里,隨后找了個機會,專門帶上25把折傘和25把長柄傘送到公園,請門衛(wèi)租借給那些有需要的人。后來,想著小區(qū)對面實驗學校里的學生也可能會遇到?jīng)]帶傘的情況,張永興又給學校送了50把傘。

就這樣,“傘爺爺”的傘守護了更多人的下雨天。

盡管已經(jīng)干了7年,張永興對修傘還是熱情滿滿。記者注意到,他的手上貼著膠帶,看上去有些劃傷。他倒是輕描淡寫,說整天和鐵絲、鐵釘打交道,“刺破、劃傷是難免的。”說罷,他還舉起了手邊的小榔頭和鉗子,認真地說:“只要我還拿得動這些,我就會一直干下去?!?/p>

不知不覺,采訪進行到了中午,記者正有些擔心自己是不是耽誤了張永興吃午飯,正巧遇到張永興的女兒來到工作室。她是來接爸爸回家吃飯的。

老張的女兒的話不多,但看得出來,父女倆感情很好,她對父親的志愿服務(wù)也很自豪。在采訪的最后,記者為他們在工作室門前拍了張合照。兩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責任編輯:]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