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都”老礦工:千米井下堅守30年 “安全”印刻腦海里
2021-11-18 12:01:03 來源: 揚子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11月17日,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龍首礦礦工趙文普在井下巡檢?!⒂?攝
中新網(wǎng)蘭州11月18日電 (記者 徐雪)今年53歲的趙文普在安全例會后的早8時下井,乘坐“罐籠”(升降機)約五分鐘就抵達了距離地表千余米的礦井下,他此間會偶爾想起30年前第一次下井時的慌亂與不安。
1991年從部隊退伍后,趙文普被分到了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qū)龍首礦,成了一名礦工。由于父親在他幼時去世,撫養(yǎng)8名孩子的重擔壓在了母親一人身上,所以他一直渴望自立,為家里分擔。
龍首礦因地處龍首山下而得名,始建于1962年,是金川集團有限公司最早籌建、最早開發(fā)的礦山單位,主要承擔金川鎳礦開采任務。
金川鎳礦由于地質(zhì)條件復雜,礦體埋藏深淺不一,礦巖破碎嚴重并存在一定的殘余地應力,給采礦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由于工作環(huán)境的特殊性,龍首礦區(qū)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操作員的工作環(huán)境和安全。
圖為趙文普在千米井下巡檢設備。 劉宇 攝
趙文普1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曾經(jīng)因礦區(qū)早期條件艱苦,有過“退縮”的想法,但成家后的責任和下決心要“爭一口氣”的想法,支撐著他堅守到了現(xiàn)在。
“安全”是印刻在每位礦工腦海里的警示。在井下干活,所有的安全隱患都會被放大,稍有不慎,甚至可能會失去生命。
那時,二十多歲的趙文普,因為當過兵,身體素質(zhì)好,干起活來十分賣力。但畢竟年輕氣盛,井下悶熱的時候,他索性光起膀子,這一舉動遭到師傅嚴厲的批評。
如今,趙文普也成了老師傅,他在井下對待徒弟時亦是十分嚴厲?!皫煾档膰绤柖际菫榱送降艿陌踩荒苡薪z毫馬虎和僥幸心理。”
圖為趙文普在井下工作?!⒂?攝
“雖然這個工作又苦又累,在井下一呆就是一整天,但收入可觀,付出就有回報?!壁w文普一人支撐起了全家,還供兒子讀完了大學,這尤其令他感到自豪。
趙文普還是個熱心人,工友生病住院,他主動陪護,接送工友孩子上下學。在疫情防控期間,他還利用休息時間做志愿服務。
2020年12月25日,單位計劃對東部圓盤給料機進行更換,那天刮著刺骨的北風,氣溫零下14℃,得知參檢人員不足,趙文普在排班會上主動提出參與檢修任務,兩天的檢修,同事們的手和臉凍傷了,他拿來了家里的藥膏為大家涂上,在互幫互助中按時完成了檢修任務。
疫情防控期間,趙文普(左一)利用休息時間做志愿服務工作。 劉宇 攝
長久的重體力勞動和井下潮濕的環(huán)境,讓趙文普落下了腰疼、腿疼的老毛病,今年單位鑒于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將他安排在了較為輕松的崗位上。
“還是很感激這份工作,每當看見由鎳礦制成的各種產(chǎn)品時,心底都會升起自豪感?!?0年的井下工作已成了趙文普生活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
趙文普說,其實只要安全做到位,井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何況現(xiàn)在機械化的普及,挖礦不再是以前“純力氣活兒”。(完)
泉州民間傳統(tǒng)風俗:中秋節(jié)拾瓦片燒塔仔 共賞江天月
讓木偶走進尋常百姓家 給木偶行業(yè)帶來新希望
高安鎮(zhèn)坪水村特色村寨 自然資源與文化底蘊并存
古代“儲錢罐”--元代陶撲滿 出土彌足珍貴陶撲滿
規(guī)范住宅小區(qū)公共收益管理 使用辦法即將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