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一只受傷的長耳朵“貓” 原來是“國保”長耳鸮
2021-11-13 21:00:52 來源: 揚子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今天(11月13日),揚州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揚州動物園救助了一只奇特的“貓”——長耳鸮。這也是該動物園救助的第一只長耳鸮。
動物園動物醫(yī)生徐迅介紹,這只貓頭鷹是高速公路管理人員撿到的,從檢查結(jié)果來看,是翅膀受傷了,“傷情較重,可能是脫臼了?!?/p>
“以前,我們救的貓頭鷹多是東方角鸮?!毙煅刚f,這次救助的長耳鸮耳朵較長,眼睛也較紅,“尤其是眼睛,非常好看?!?/p>
長耳鸮在揚州為過境鳥或冬候鳥,也就是說,它們只在秋冬季節(jié)來到揚州;它們的主要食物就是“耗子”(鼴鼠和田鼠),也會吃小型鳥類。
在繁殖地,長耳鸮常單獨行動;而在遷徙季節(jié),它們也會結(jié)小群遷徙。
長耳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如果撿到受傷的它們,不能私下養(yǎng)殖,需要第一時間送到專業(yè)救助機構(gòu)救助。
徐迅介紹,揚州動物園救助的猛禽以東方角鸮、紅隼為主,也救助過鶚等猛禽。
據(jù)悉,鶚這種猛禽,揚州老漁民俗稱“魚鷹”,因為它們常捕食魚類。在揚州,鶚也是留鳥,常在邵伯湖、高郵湖上活動。正因為常在水上活動,詩經(jīng)中才有“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的說法,雎鳩指的就是鶚。
揚州猛禽有20多種,其中,鴟鸮科成員有紅角鸮、鷹鸮、長耳鸮、短耳鸮、東方角鸮等;鷹科成員有黑翅鳶、黑耳鳶、蒼鷹、赤腹鷹、雀鷹、松雀鷹、日本松雀鷹、普通鵟、草原鷂、鵲鷂、灰臉鵟鷹、鳳頭蜂鷹、鳳頭鷹、蛇雕等;隼科成員有灰背隼、紅隼、游隼、燕隼、阿穆爾隼、黑冠鵑隼;鶚科成員為鶚。
其中,最符合人們“老鷹抓小雞”印象的就是黑耳鳶,而最符合貓頭鷹公眾形象的就是東方角鸮。
徐迅提醒,我國所有猛禽都被列入國家一級或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不準(zhǔn)私自養(yǎng)殖,“候鳥遷徙季節(jié)和繁殖季節(jié),常有猛禽受傷,需要及時救助。”
“不過,繁殖季節(jié)的小型猛禽,最好先在附近觀察一段時間,有可能是剛剛學(xué)會飛行的猛禽寶寶,只是累了或暫時迷失方向,這種情況不需要送到動物園救助。”徐迅說。
(來源:《零距離》記者/胡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