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山火下博物館的“驚魂三日”:連夜轉(zhuǎn)移400多件文物

2020-04-04 16:35:05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黃如萍

0瀏覽 評論0

中新網(wǎng)西昌4月4日電 題:山火下博物館的“驚魂三日”:火線逼近不足百米 連夜轉(zhuǎn)移珍貴文物

作者 王鵬 陳選斌 劉忠俊

大火終于滅了,鄧海春可以睡個好覺了。山火蔓延的三天里,他總共睡了不到10小時。這幾天,這個48歲的彝族漢子總站在天臺上,看山火,也看風(fēng)向,“像諸葛亮一樣。”

點擊進入下一頁

鄧海春查看轉(zhuǎn)移的文物?!⒅铱?攝

鄧海春是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館長。這座位于瀘山半山腰的博物館不僅是中國第一個民族博物館、世界唯一反映奴隸社會形態(tài)的專題博物館,用鄧海春的話來說,“更是彝族人的精神家園。”

4月2日,四川西昌經(jīng)久鄉(xiāng)森林火災(zāi)明火被撲滅。截至4月3日17時,山火未復(fù)燃。記者3日下午在博物館見到鄧海春,他手腳并用爬上一架木梯,指著圍墻外的青杠樹林說,“幸虧我們提前清理了周圍的地面落葉,不然火肯定會從地面燒過來。”

點擊進入下一頁

鄧海春爬上梯子查看過火的山林。 劉忠俊 攝

回憶起博物館的“驚魂三日”,鄧海春清晰記得每一個時間點。3月30日傍晚,大火燒到了博物館北側(cè)山林,距離稍遠,緊急閉館并疏散人群后,他開始監(jiān)控火情并觀測風(fēng)向,同時安排將展廳內(nèi)的1000多件文物撤回庫房。

點擊進入下一頁

3月31日晚,山火逼近博物館。 劉忠俊 攝

“一開始吹南風(fēng),對我們威脅不大,31日凌晨2點左右,風(fēng)向突變,開始吹北風(fēng)。”風(fēng)向調(diào)轉(zhuǎn)以后,鄧海春一夜未眠。幸運的是,火勢沒有增大。天亮以后,救援人員開始出動直升機滅火,并于31日11時左右控制住了火情。

但在風(fēng)力的作用下,山火很快復(fù)燃。31日20時許,大火已蔓延至博物館后側(cè),最近時距圍墻僅有80米。消防救援人員利用博物館的蓄水池和消防站,用噴水降溫的方式抵擋火情。鄧海春心急如焚,他希望先將部分珍貴文物轉(zhuǎn)移到山下。

博物館內(nèi)有90件中國國家一級文物、138件中國國家二級文物、8件中國國家三級文物,累計256件珍貴文物。鄧海春說,這些是涼山彝族文物的精華。

點擊進入下一頁

4月2日,遠眺博物館?!⒅铱?攝

“我們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到達館區(qū)時,明顯感覺到熱浪。”鄧海春回憶,當(dāng)晚博物館因停電漆黑一片,早已打包好的文物被迅速運送到救援隊的5臺皮卡車上,再被運到山下的邛海賓館。那一晚,在火光的映照中,博物館工作人員和救援隊員累計轉(zhuǎn)移了400多件文物。

事實上,因博物館位于山上,森林防火一直都是重中之重。鄧海春說,他曾經(jīng)歷2007年和2014年兩次火災(zāi),但此次火災(zāi)嚴重程度遠超前兩次。“其實1985年剛建館時山上光禿禿一片,樹林都是后來封山育林才有的。”

點擊進入下一頁

3月31日晚,消防救援人員在博物館噴水降溫。 劉忠俊 攝

記者3日下午在邛海賓館見到了緊急轉(zhuǎn)移下來的文物。它們被安全碼放在清涼的地下庫房內(nèi),安保人員24小時值守,鄧海春不時查看封條和箱子。他說,博物館目前累計轉(zhuǎn)移了3064件文物。“這些文物是彝族人的信仰寄托,這些天我收到了太多彝族人的信息,他們都在詢問文物是否安全。”

“我是彝族的,這些是彝族的文物,祖先留下來的。”地下庫房內(nèi),38歲的安保負責(zé)人洛木有呷已值守了兩天。性格內(nèi)向的他談及文物時情緒突然激動起來,“我把這些文物當(dāng)成一個祖先,自己的祖先,要保護好它,還有(對)祖先的留念。”(完)

參與評論

圖片新聞

視覺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