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進京“大動脈” 陜京四線干線工程全線貫通
2017-11-23 10:21:37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條
作為我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北京又一條干線輸氣管道全線貫通。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昨日(22日)從北京市發(fā)展改革委獲悉,天然氣進京又一條“大動脈”陜京四線干線于近日全線貫通。陜京四線干線建成后,北京市天然氣輸送能力將大大提高,每天將增加7000萬至8000萬立方米。
北京市發(fā)改委負責人指出,至2020年,天然氣將占北京市能源結構比重的三分之一,成為北京市最大能源消費品種。
目前,北京市天然氣供應主要依托中石油陜京輸配系統(tǒng),主要由陜京一線、陜京二線、陜京三線、大唐煤制氣管線及地下儲氣庫等構成,形成了多氣源、多向的供氣格局。北京的天然氣剛性需求強,現有設施已無法滿足北京市高峰時段用氣需求,急需新建氣源通道。
22日,北京市發(fā)改委負責人表示,自1997年天然氣進京后,北京天然氣用氣量增長迅猛,2011年消費73.5億立方米,2016年達160億立方米。同時,超過60%的天然氣用量集中在采暖季,去年供暖季天然氣用量為105億立方米,日用量最高達1.1億立方米。目前,陜京一、二、三線供北京市資源總量和輸氣通道能力無法保障未來北京市用氣需求。
負責人介紹,2014年8月經國家發(fā)改委核準批復建設陜京四線,2016年7月干線動工建設。該干線起自陜西靖邊首站,途經陜西、內蒙、河北、北京,終點至北京高麗營末站,線路全長1098公里,設計輸氣能力每年250億立方米,設計壓力10兆帕,管徑1219毫米;支干線5條,分別為儲氣庫聯絡線、榆林站聯絡線、馬坊-寶坻支干線、高麗營-西沙屯聯絡線、香河-西集聯絡線。
新華社指出,陜京四線干線的貫通不僅能滿足北京市不斷增長的用氣需求,還可有效提升采暖季燃氣用氣高峰供應保障水平,對優(yōu)化能源結構、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目標、緩解北京冬季供氣緊張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北京市已有15個區(qū)接入了市政天然氣管道,而延慶區(qū)受地理位置限制,仍采用壓縮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方式供氣,供應能力不足,限制了當地燃氣的應用發(fā)展。陜京四線干線可為延慶區(qū)提供氣源保障,實現全市天然氣管道 “區(qū)區(qū)通”的目標。
陜京四線氣源主要為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輸送的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進口天然氣,輔助氣源為大唐國際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煤制天然氣。項目總投資145億元人民幣,由中石油集團投資建設。
北京市發(fā)改委負責人指出,陜京四線的建成將進一步實現中亞管道等西部來氣與陜京一線、陜京二線、陜京三線、永唐秦管道及未來的中俄東線管道的天然氣管網聯通功能,干線管網總輸配氣能力、供氣可靠性、靈活性都將極大增強。同時,將成為繼陜京一線、二線、三線后向北京市供氣的又一條干線輸氣管道,在北京北部的昌平西沙屯末站與陜京三線連接,在北京東部的通州西集末站與陜京二線連接,在天津寶坻與永唐秦管線連接,圍繞北京市形成一個設計壓力10兆帕,管徑1016毫米的輸氣環(huán)網。
“陜京四線的建成可提高本市天然氣輸送能力每日約7000至8000萬立方米”,負責人表示,至2020年上游供北京市的天然氣用量可達200億立方米,日高峰供應量達1.9億立方米,它的貫通可滿足北京不斷增長的用氣需求,提升采暖季燃氣用氣高峰供應保障水平。至2020年,天然氣將占北京市能源結構比重三分之一,成為全市最大能源消費品種。
(綜合新華社、中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