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首次!中國獨立設計實驗搭“龍”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

2017-06-04 11:20:15 來源: 新華社

0瀏覽 評論0

據(jù)新華社6月3日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3日利用“獵鷹9”火箭發(fā)射“龍”貨運飛船,第11次為國際空間站(ISS)送去宇航員補給和實驗設備,其中引人矚目的是一項中國獨立設計的實驗——“空間環(huán)境致生物微進化規(guī)律實驗載荷”首次飛向國際空間站。

美國東部時間3日下午5時07分(北京時間4日上午5時07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從位于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39A發(fā)射臺發(fā)射升空。飛船上攜帶約6000磅(約2700千克)的物資,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地球觀測工具與中子星研究設備。

首次!中國獨立設計實驗搭“龍”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

當?shù)貢r間6月3日,美國SpaceX發(fā)射首次重復使用“龍”飛船 @視覺中國

據(jù)了解,此次發(fā)射任務原定于美國當?shù)貢r間6月1日下午5點55分(北京時間6月2號上午5點55分)進行,但后因天氣情況而推遲。

這次發(fā)射任務的意義重大,因為這也標志著SpaceX首次嘗試發(fā)射經過回收的“龍”貨運飛船。這個特殊的“龍”飛船在2014年9月首次飛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了近2500千克貨物,當時是SpaceX第四次向國際空間站執(zhí)行補給任務。

新華社報道稱,美國航天局發(fā)言人凱瑟琳·漢布爾頓證實,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獨立設計的一個實驗項目也搭乘“龍”飛船上天。這個項目旨在研究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huán)境對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影響。

北京理工大學網站曾介紹,鄧玉林教授及其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始終堅持“重視醫(yī)工融合,根植生物學基礎,形成特色優(yōu)勢,服務載人航天工程”的宗旨,聚焦于人在太空的生命健康問題。

今年4月20日,鄧玉林教授和團隊自主研發(fā)的“空間微流控芯片生物培養(yǎng)與分析載荷”搭乘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海南文昌順利發(fā)射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上月,鄧玉林教授在該校所作的一次報告上曾介紹了其研究團隊在空間輻射生物學效應研究、微重力生物學效應研究、輻射損傷的藥物防護 、航天復合環(huán)境精神行為與工效學研究 、中國空間站微生物安全防控技術研究等方面開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這些突破性成果。

鄧玉林在作報告(圖片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官網)

其中的另外一個重要成果就包括這次“空間環(huán)境致生物微進化規(guī)律實驗載荷”項目利用“獵鷹9”火箭飛向國際空間站。

鄧玉林教授當時表示,其研究目的在于減少航天員長期飛行出現(xiàn)的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性變化、免疫系統(tǒng)損傷、心理障礙等負面影響,進而為長期載人飛行健康保障以及深空生命信息探測提供理論和技術基礎。

據(jù)科學網報道,2015年,鄧玉林團隊與負責運營國際空間站科學研究平臺的私人企業(yè)NanoRacks簽署合作協(xié)議,計劃將其一個實驗項目送上國際空間站。

鄧玉林(左)作報告(圖片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官網)

時隔兩年,此次合作終為國際空間站帶去了首個來自中國的研究項目。

科學網此前稱,美國國會曾明令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中國進行科學上的合作,封禁多年的中美太空合作,似乎裂開了一條縫隙。

但中科院院士顧逸東則表示,此次成功并不意味著中美兩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恩怨將就此消弭。

顧逸東當時認為,這件事情只是中國科學家通過國外公司購買了國際空間站的商業(yè)應用資源,并非中國與NASA直接開展的科研合作項目。

還有科學家揣測,中國科研項目之所以能進入國際空間站,或與國際空間站運營遇到財政困難有關。由于國際空間站規(guī)模大,運營開支大等財政問題,國際空間站開展的由各國政府支持的科學活動也與過去設想的有所不同。

“做空間科學的人都知道,目前國內外能提供的實驗條件和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科學家的需求,空間搭載的機會特別少,”鄧玉林曾說。

之后為自己的研究項目找到了“新平臺”的鄧玉林告訴《中國科學報》,“當時,我們也是抱著一種嘗試的心態(tài)。”

“我們想試著為中國的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找到一條出路,所以就聯(lián)系了對方。”鄧玉林說,“我們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未來這樣的合作可能會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