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2017-04-27 09:48:34 來源: 新華社

0瀏覽 評論0

原標題:“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2016年9月28日,習近平出席了劉華清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座談會。9月2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不僅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講話,也用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該座談會上四名干部的發(fā)言,從不同的角度紀念這位老紅軍、老領導。

劉華清上將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還曾經(jīng)擔任多年解放軍海軍司令員。正是在劉華清的推動下,中國航母事業(yè)獲得了極大進展。人們將“中國現(xiàn)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兩頂桂冠加冕于他。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稏|方早報》曾在相關特別報道中刊發(fā)長文,回顧了劉華清與中國航母事業(yè)的往事。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中)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中)

文 |陳良飛

本文摘編自澎湃新聞,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劉華清

“我國對航母作過可行性研究,我也為此做了一些工作。”在個人回憶錄中,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如此總結(jié)其對中國航母發(fā)展的貢獻,之前他曾擔任海軍司令員7年之久。

盡管他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工作”,人們卻早已將“中國現(xiàn)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兩頂桂冠加冕于他。

1970年,劉華清組織航空母艦的專題論證,不久之后即擱淺;1975年,他“憋不住”向毛澤東、鄧小平兩位中央領導人“上書”,力陳上馬航母重要性;1982年之后,他任職海軍司令員,一手推動了航母的前期論證與預研工作;1987年,他又一次匯報,將航母列為海軍未來裝備規(guī)劃的最關鍵問題。

劉華清還曾作為首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登上了美國“小鷹”號航母,其規(guī)模氣勢和現(xiàn)代作戰(zhàn)能力,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至于劉華清后來認為,正是航母的出現(xiàn),把海戰(zhàn)的模式從平面推向了立體,實現(xiàn)了真正的超視距戰(zhàn)斗。

“劉司令對中國航母的最大貢獻在于,他認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并極力推動航母的立項和批準。在核潛艇的問題上,他也是這樣。他是個決策者,能夠意識到什么是關鍵的,他意識到了航母和核潛艇是關鍵,就親自抓這兩個問題。”海軍前裝備技術部部長鄭明如此總結(jié)。

在這位與劉華清前后共事12年的老部下看來,劉華清認為某件事情沒有必要時,他就會提出不同意見,如果他認為某件事情是應該去做的,他也會反復提,直至達成,在航母問題上更是如此。

如今,中國終于擁有自己的第一艘航母。鄭明說,劉老當可瞑目了。

1945年9月,劉華清同志率部攻克夏津縣城后留影。

1945年9月,劉華清同志率部攻克夏津縣城后留影。

1、1970年

“據(jù)觀察,你還是老老實實干工作,沒有什么背后活動。但江青說過,‘劉華清是壞人,不能用’;根據(jù)是什么,海軍不清楚,也沒辦法。”

劉華清第一次與航母結(jié)緣可以推到1970年,當時他54歲。那一年距離劉華清加入海軍已有18年。

1952年,解放軍首任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將15歲就加入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劉華清從陸軍拉到了海軍。1953年,劉華清擔任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治委員,之后,他又先后成為北海艦隊副司令、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長、六機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但“文革”開始后不久,劉華清在國防科委的辦公室就被人秘密搜查過,過了一段時間,他被撤職了。

之后,劉華清莫名其妙地背負了十年的“壞人”名聲。他回憶說,江青非??隙ǖ貙ζ渥鬟^鑒定:“劉華清是壞人。”劉華清當時并不知道江青的這一評語,他曾經(jīng)向一位海軍主要領導人詢問自己的工作情況,這位領導告訴他:“據(jù)觀察,你還是老老實實干工作,沒有什么背后活動。但江青說過,‘劉華清是壞人,不能用’;根據(jù)是什么,海軍不清楚,也沒辦法。”

1969年,無事可干的劉華清“有點灰溜溜”地重回海軍,擔任造船工業(yè)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船辦”)副主任。“船辦”頂多算一個師級單位,不過,“船辦”可干的工作卻不少。次年,劉華清組織了第一次的航母專題論證。

當時在國防部第七研究院14所工作的于瀛主要負責艦船情報的搜集工作。1970年4月下旬的一天,他參加了一次院里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傳達了中央軍委決定海軍組建航空母艦研制隊伍的命令并要求盡快就航母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航母的作戰(zhàn)使用,航母的關鍵技術等內(nèi)容做一次匯報。這個任務就落在了14所的頭上。

于瀛回憶說,當時“情報無用論”的論調(diào)甚囂塵上,14所也處在被撤銷的邊緣,大量科研人員都到五七干校里勞動去了,負責水面艦艇情報的水面組就只剩下了副主任張日明和他兩人留在所里。5月中旬,張日明和于瀛趕往海軍大院,向劉華清等“船辦”領導進行了首次匯報。

匯報在海軍裝備部門的會議室召開。于瀛說,那時沒有現(xiàn)在的電腦手段,他們只能把照片放大到最大尺寸,貼在膠合板上,配上簡短的圖注,當時這叫“拉洋片”。張日明逐一介紹,于瀛配合著更換展示板,劉華清等同志聽得很認真。匯報結(jié)束后,劉華清對張日明說:“胖子(張日明),你講了這么多,我一下子也記不了,你能不能給我一個小點的手冊,我給上級領導匯報的時候可以看。”后來張日明和于瀛就連夜制作了手冊,第二天就給劉華清送了過去。

以這次匯報為開端,七院開始組建航母的論證隊伍,1970年7月,七院召開了成立大會,航母項目啟動。

劉華清后來在回憶錄中也寫道,“早在1970年,我還在‘船辦’工作時,就根據(jù)上級指示,組織過航空母艦的專題論證,并上報過工程的方案。”

但不久之后,由于一系列變故,這個項目最終擱淺了,劉華清的“航母之夢”也擱淺了。

1986年11月,劉華清同志檢閱來訪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編隊。

1986年11月,劉華清同志檢閱來訪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編隊。

2、1975年

“這似乎是不應由我過分擔憂的事,但是,我今天還是一個海軍戰(zhàn)斗員,不管怎樣,還有一份責任感,有責任建議。”

1970年的擱淺并未冷卻劉華清對航母火熱的心。

在1975年的一次“憋不住”的匯報中,他又一次向毛澤東和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力陳“有必要盡早著手研制攻擊型和護航型航空母艦”。

當時,海軍剛編制了第三個規(guī)劃,也就是海軍艦艇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開始兩個我參加了,后一個不讓我參加,有些情況是事后才知道的。”劉華清回憶道。不讓劉華清參與編制的原因是當時正在對他進行政治審查。8月末,劉華清終于看到了這份規(guī)劃,非常失望。

劉華清好幾天睡不著覺,躺在床上想,這是海軍和國防建設的一件大事,竟處理得這么不切實際。想來想去,劉華清覺得不能沉默,他用兩天時間寫出了《關于海軍裝備問題的匯報》,“呈報鄧副主席并毛主席”,并給當時的海軍政委抄送了一份。

“這似乎是不應由我過分擔憂的事,但是,我今天還是一個海軍戰(zhàn)斗員,不管怎樣,還有一份責任感,有責任建議。”劉華清在匯報中寫道。

在這份匯報里,除了指出“十年規(guī)劃”中存在的八個問題,劉華清還將航母問題與海軍作戰(zhàn)方針結(jié)合起來考慮。他認為,海軍作戰(zhàn)的方針仍是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在近海殲敵為主,同時也要敵進我進,既要在近海,也一定要到遠海敵后去打擊殲滅敵人。為了解決水面艦艇和潛艇到中、遠海作戰(zhàn)的空中掩護、支援配合等問題,有必要盡早著手研制航母。

劉華清建議,不要再搞十年規(guī)劃中的8000噸的大型導彈驅(qū)逐艦,可將當時已試制出的中型導彈驅(qū)逐艦改進提高來代替它,將搞大型驅(qū)逐艦的人力、財力拿出來搞航空母艦,先搞常規(guī)動力的,排水量在4萬噸左右,不一定搞8萬噸、10萬噸的。

劉華清也陳述了自己主張的原因:“海上的戰(zhàn)斗規(guī)律早就是空中、水面、水下各種兵力的協(xié)同戰(zhàn)斗。我國要大搞經(jīng)濟建設,有些重要戰(zhàn)略物資還需從國外進口,必將大大發(fā)展海外貿(mào)易,掩護海洋交通和保護海洋資源的任務都是繁重的。但是我們不能到外國去建設任何基地,只有解決機動的飛機場和導彈發(fā)射場。執(zhí)行這些任務離不開去遠海,要到遠海作戰(zhàn)就不能違反這個立體協(xié)同作戰(zhàn)的客觀規(guī)律。”

基于這些認識,劉華清得出結(jié)論,將來大戰(zhàn)發(fā)生,海上戰(zhàn)爭將比歷史上任何一次大戰(zhàn)的規(guī)模要大、要激烈,把戰(zhàn)略導彈和飛機放在大型潛艇、水面艦艇、航空母艦上要機動得多,不易受到摧毀。

“我們暫時不一定要在這方面同敵人相比,也不一定按敵人的辦法干,但是總得要研究對付的辦法才行,而且相差的距離不能太遠,不能閉眼捉麻雀。”劉華清說,我國當時的工業(yè)和科學技術條件足以具備解決制造航空母艦的問題的能力。

令劉華清稍感欣慰的是,這次“上書”在海軍內(nèi)部引起了不小的議論,他的建議思路同以后的中央決策也大體上一致,有些建議在海軍的裝備建設中逐步得到了實現(xiàn)。只是,建造航母的建議還靜靜停留在字面上。

圖為劉華清視察中國第一支基洛級常規(guī)潛艇部隊。

圖為劉華清視察中國第一支基洛級常規(guī)潛艇部隊。

圖為劉華清視察中國第一代潛射核導彈巨浪-1。

圖為劉華清視察中國第一代潛射核導彈巨浪-1。

3、1980年第一次踏上航母

“1980年5月訪問美國時,主人安排我們參觀了‘小鷹’號航空母艦。其規(guī)模氣勢和現(xiàn)代作戰(zhàn)能力,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不久后,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華,表示了開展軍事交流合作的意向并邀請中國國防部長回訪。為了先期了解、考察美軍裝備狀況,提前交換意見,美方同意中國先派遣一個軍事技術代表團前往美國,中央軍委決定由劉華清帶隊赴美。

曾任中國艦船研究院副院長的尤子平當時以相關所總工程師的身份,隨劉華清一同訪美并第一次登上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尤子平回憶說,那一次在美國的考察歷時11天,最后一天的時候,代表團一口氣連續(xù)參觀了3艘美軍軍艦,即“??怂?rdquo;號導彈巡洋艦、“塔拉瓦”號兩棲攻擊艦和“小鷹”號航空母艦。這3艘軍艦均為美國海軍的重型主戰(zhàn)艦艇,雖然美國海軍接待隆重,禮遇甚高,但技術露底不多。

尤子平坦言,中國代表團走馬觀花、疲于奔命,僅留印象而已,尤其是航母,樓高數(shù)十層,上上下下。不過,當時已年過花甲的劉華清還能堅持下來。“客觀地說,當時我們訪美,主要目的是看能否從美國爭取到較先進的軍事裝備技術合作。”尤子平說,“航母這東西,留下的印象固然十分深刻,對其技術含量和發(fā)展難度有了初步認識,但因未列入代表團此行的目的,我們看看就罷了。差距太大,當時就眼饞這個,不現(xiàn)實。”

但在劉華清看來,這一次訪問遠不止“看看就罷了”。劉華清在回憶錄中說,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母。“1980年5月訪問美國時,主人安排我們參觀了‘小鷹’號航空母艦。其規(guī)模氣勢和現(xiàn)代作戰(zhàn)能力,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劉華清認為,正是航母的出現(xiàn),把海戰(zhàn)的模式從平面推向了立體,實現(xiàn)了真正的超視距戰(zhàn)斗。

當月稍晚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耿飆訪美,劉華清又陪同其登上了美國海軍CV-61“突擊者”號航母。

[責任編輯:陳健]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