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維基百科不允許英媒《每日郵報》作為可靠消息源

2017-02-10 10:21:27 來源: 界面新聞

0瀏覽 評論0

被稱為自由的百科全書的維基百科于2月8日通過編輯投票,決定在英文版的維基百科中“拉黑”英國最暢銷的小報之一《每日郵報》,禁止使用《每日郵報》作為消息來源。

據Mashable和《衛(wèi)報》報道,維基百科英文版的編輯志愿者在討論后認為封殺是基于“《每日郵報》的事實查證不力、嘩眾取寵和赤裸裸的編造新聞”。

維基百科基金會發(fā)表聲明稱,英文版的編輯志愿者從2015年就開始討論《每日郵報》的可信度,現在編輯們“達成共識,認為《每日郵報》從總體上不可靠,將普遍禁止使用該報為信息來源,特別是當有其他更可靠的信源可引用的情況下”。

聲明建議編輯們對已經引用過的《每日郵報》鏈接和信息進行替換。目前維基百科的編輯已經開始組織人手對網站上現有的1.2萬條《每日郵報》鏈接進行審查。

這種全面禁止引用某一新聞機構內容的做法,對于維基百科來說并不常見。而此輪關于《每日郵報》可信度的討論最早源于今年1月一位名為Hillbillyholiday的編輯發(fā)起的提議。

Hillbillyholiday在當時的帖子中建議對是否要封殺《每日郵報》進行討論,他自己的建議是只能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才引用該報的內容。

這個帖子引發(fā)了英文版編輯的激烈爭論。有編輯認為不能僅僅因為討厭《每日郵報》就封殺該報,因為存在事實問題的還有很多其他小報,包括英國的《太陽報》和《每日鏡報》。

還有編輯認為雖然經常發(fā)表一些浮夸的新聞,但《每日郵報》也有一些高質量的訪談,同時還覆蓋了很多國際新聞,對亞洲、東歐和美國的報道很多。

然而在國際新聞的報道上,《每日郵報》的造假史曾遭到過多家媒體的批評。

2014年1月,該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稱由于霧霾太重,為了能看到日出,北京的市民紛紛跑到各大廣場上,通過電視大屏幕看播放的日出場景。

這則新聞當時被包括《時代》、CBS新聞和《赫芬頓郵報》在內的知名媒體機構轉發(fā),一時成為了熱點話題。

但隨后立即有其他新聞網站指出,報道照片中顯示的日出視頻是當時山東省在天安門廣場上打的一則旅游廣告。

除此之外,報道中還引用了一名交通管理員的話稱由于霧霾太重,無法看到街對面的高樓。然而根據這篇報道記者James Nye的Twitter信息,他當時根本不在北京,而是紐約的通訊記者。所謂交通管理員的采訪是來自美聯社此前的一篇舊報道。

在2014年3月,《衛(wèi)報》還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報道虛假移民故事 《每日郵報》是怎么逃掉了譴責”的聲討文章。

這次聲討事件的起因是在2013年底,英國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公民在該國工作的限制到期之后,包括《每日郵報》在內的英國小報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稱保加利亞人和羅馬尼亞人要“淹沒英國”。

《每日郵報》在2013年12月的一篇報道中說幾乎所有從羅馬尼亞飛往英國的飛機都滿員了,即便航空公司增派了班機也供不應求。文章稱從羅馬尼亞到英國的單程機票已經賣到了3000英鎊。

但事實是,并沒有大批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人涌向英國,機票并沒有遭到瘋搶,而當時從羅馬尼亞到英國的機票只要122英鎊。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截屏

在關于英國本土的報道中,維基百科的編輯指出《每日郵報》連照片都會造假。

最有名的一次是2014年4月刊登在該報首頁的一張名為“最后的致敬”的照片。照片中,英超俱樂部托特納姆熱刺的球員阿德巴約(Emmanuel Adebayor)向熱刺的主帥舍伍德(Tim Sherwood)敬禮,因為舍伍德即將離開熱刺。

《每日郵報》封面

然而這張煽情照片背后的真相是:阿德巴約敬禮時除了舍伍德之外,教練拉姆齊(Chris Ramsay)也在現場,而《每日郵報》卻將拉姆齊生生抹掉了。

圖片來源:網絡

發(fā)起此次討論的編輯Hillbillyholiday還指出,在《每日郵報》的文章中,科學類文章也是造假的重災區(qū),常常會出現“使用Facebook會增加患癌風險”之類的偽科學文章。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截屏

為了調侃《每日郵報》的虛假報道,英劇神作《黑鏡》的編劇之一布魯克爾(Charlie Brooker)還曾在2001年的迷你劇《回家》中寫了一則諷刺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都住在每日郵報島上,每天唯一的新聞來源只有《每日郵報》。其中一個角色在上島前曾連續(xù)15年看《每日郵報》,同伴們說他符合該報讀者的所有特征——“愛國、保守、自以為是”,但在上島后卻智商退化了,只能看《每日郵報》的漫畫欄。

圖片來源:Youtube

雖然飽受爭議,《每日郵報》也是在英國創(chuàng)建最早的現代報紙之一。1896年創(chuàng)建的《每日郵報》在1902年成為了全球銷量最高的報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這份報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為了英國與德國作戰(zhàn)的主要宣傳工具之一。

有評論者認為《每日郵報》在當時成功的預測了德國對英國的野心,還有批評者認為正是該報的報道煽動了英國人的仇德情緒。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