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5歲從南平被拐賣到惠安 23年終于與親生父母團聚
一趟等了23年的團圓列車
5歲被拐,28歲的他昨日搭動車與親生父母團聚
“太開心了,這些年都在盼著這一刻的到來。”昨日上午,被拐23年的28歲何偉冰在養(yǎng)父的陪伴下,來到泉州動車站,乘坐9點22分到南平建陽的動車,與親生父母相認。
何偉冰被拐前原名黃開恩。1993年,他被從南平拐賣到惠安輞川,他的父親黃正倉尋找多年,曾守在各處學校門口等候兒子身影,即使在身無分文時,也像乞丐一樣堅持邊流浪邊尋找,只為這一生能再和兒子相見。也許是父子連心,黃開恩也從未忘記過父母,他也曾千百次想象著與父母再見的那一天。
黃開恩與母親相擁而泣
離開兒子半小時 一別就是23年
黃正倉說,黃開恩出生于1989年,在孩子還未滿周歲時,他就帶著妻兒從溫州老家來到南平建陽區(qū)打工謀生。那時他們一家三口租住在一幢磚瓦房的二樓。家門口外有一座童游橋,夫妻倆就在橋?qū)γ鏀[攤賣衣服。
黃正倉回憶,1993年農(nóng)歷十一月的一天,上午10點多,他急著出門辦事,妻子又在擺地攤,沒辦法帶著兒子,他就交代兒子待在家門口外玩耍,還給他2角錢去小賣部買糖果。半個小時后,當黃正倉急匆匆趕回租房時,再也找不到兒子。他發(fā)瘋似的尋找,鄰居一位老人稱,看見牽著一條哈巴、操著四川口音的一名光頭男子帶走了黃開恩。
黃正倉四處打聽,追到該男子的落腳地,但已人去樓空。黃開恩就此杳無音信23年。
守小學門口尋兒 流浪乞討也要找
在黃開恩失蹤的前不久,他的母親章冬蘭剛意外流產(chǎn)了一個孩子,接連失去兩個孩子,對這對夫妻是沉痛的打擊。
黃正倉通過打探,得知兒子很可能是被拐賣到福建閩南地區(qū)。黃開恩失蹤的第二年,他接連多次來到泉州、晉江、廈門等地尋找。
黃正倉當時想著,如果兒子還健康活著,已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于是他來到各地小學附近,打聽是否有被拐賣來的來歷不明的孩子。而因為兒子以前很喜歡氣球,在上下學的時候,他手舉著一大把氣球,守在學校門口,就期盼著能看到兒子的身影,但希望一次次落空。
1995年,在家人和鄰居的勸說下,他和妻子又生下一個兒子。小兒子長得和黃開恩很像,黃開恩走失前都沒有拍過照片,黃正倉就用小兒子的照片四處登尋人啟事。
在建陽租住守了10年后,到2003年,心灰意冷的妻子帶著小兒子回浙江老家,但黃正倉不愿放棄,一個人留在福建繼續(xù)尋兒。
“錢花光了,就像乞丐一樣邊流浪邊找。”黃正倉說,當年他在用完身上的積蓄后,只能睡天橋,睡公園涼亭,直到身體因多年勞累每況愈下,得了腰椎病和靜脈曲張,才不得不先返回老家。
“寶貝回家”幫尋親 昨日與父母團聚
回到浙江后,黃正倉靠打小工和擺地攤謀生,但他一直有個信念,只要兒子活著,一定會記得他們,一定能找得回來。
他的心愿實現(xiàn)了。
多年來,被改名為何偉冰的黃開恩一直生活在惠安輞川鎮(zhèn),他從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生身父母。
他的記憶中,父親是平頭,母親是長發(fā)。在建陽時他們一家三口就擠在一張小床上睡。在那天,他被人從家門口帶到汽車站,他一直哭喊和掙扎,直到哭暈過去,醒來時已來到了惠安輞川鎮(zhèn)。
小時候的何偉冰就一直跟別人講他是被拐賣來惠安的,到了14歲他開始跟養(yǎng)父四處做裝修時他就有了尋親的念頭。而當自己也做了父親,養(yǎng)育一雙兒女后,他尋找親生父母的欲望就越發(fā)強烈。
去年12月,他了解到“寶貝回家”尋親網(wǎng)站,嘗試著登記信息并到當?shù)嘏沙鏊杉獦?。黃正倉也在今年4月份發(fā)布尋親信息。今年6月份,喜訊傳來,何偉冰的親生父母很可能已經(jīng)找到。一直到前幾天,DNA比對成功。
何偉冰的養(yǎng)父何先生稱,當時他還在海南打工,父母親做主將孩子買下,人販子自稱是家里生了四個男孩,沒錢撫養(yǎng)只好送人,還留下“保證書”,但他懷疑孩子是被拐賣的。
“我們支持他去尋找親生父母,也是幫他了卻一個心愿。”何先生說。
志愿者曾女士介紹,現(xiàn)在福建省有700多名“寶貝回家”的志愿者無償為尋親的人提供幫助,她呼吁有需要的人可登錄寶貝回家志愿者QQ接待群1840533和寶貝回家尋子網(wǎng)。
■記者 許奕梅 吳嘉曉 文/圖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