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涂嶺蘆樸村敬字亭見證“敬文惜字”古風(fēng)(組圖)
敬字亭局部
紅磚石亭“字紙亭”啟蒙孩童愛惜字紙
泉州學(xué)者林少川說:“7歲讀書第一天,我經(jīng)過鄰村看見一個紅磚石亭,當(dāng)時不知是什么,就問奶奶,奶奶說,那是‘字紙亭’。我又問為什么,奶奶說,字是孔子公發(fā)明的,孔子公將道理寫在紙上,教書育人,教人做人,因此字紙不能隨便糟蹋,應(yīng)拾起來,放在字紙亭,到時以一定的儀式而焚化之。叫做尊敬孔子公,愛惜字紙。”
這一幕,林少川從7歲讀書第一天起記到今日。
出于對文字的敬畏,古人提倡“尊重圣賢、敬惜字紙”,一紙一字均須好好珍惜不可浪費(fèi),即便是廢紙若寫有字也不能隨意丟棄,須收集起來到特定的地方焚燒成灰。惜字塔就是專門用來燒字紙的,又被稱為“敬字亭”、“焚字爐”、“惜字亭”、“敬文亭”、“惜字塔”等。
依史料記載,敬文亭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時已經(jīng)相當(dāng)普遍。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