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人談朱镕基近況:精神矍鑠 頭發(fā)灰白從不染發(fā)
2016-09-08 09:03:06 來源: 新京報
0瀏覽 評論0條
從2006年11月至今,作為朱镕基著作編輯組的成員之一,魯靜一直在朱镕基身邊整理、編輯文稿。
魯靜告訴“政事兒”,朱镕基的頭發(fā)是灰白色,但并未全白。“他從不染發(fā)。”
由朱镕基提議成立的實事助學基金會理事長朱蕤,曾與朱镕基共事多年,她告訴“政事兒”,朱镕基現(xiàn)在身體情況很好。
朱蕤回憶,給朱镕基匯報工作時,他經常在看文件。有時會覺得他沒有用心聽,但是一到關鍵時候他就會發(fā)問,而且問的都是最核心的問題。
這位曾經的“鐵腕總理”,如今過著退休老人的生活:讀書、看報,有時操起京胡和夫人勞安唱上幾段京劇。
據(jù)媒體報道,朱镕基曾這樣描述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在崗位上的時候,我不敢說是全國最忙的人,至少也是最忙人中間的一個。”“但是我的退休生活很豐富。我最喜愛的是中國的京劇,我現(xiàn)在不單是唱戲,而且還拉京胡,經過勤學苦練、名師指教,我現(xiàn)在拉胡琴的水平比過去提高了很多倍。”
近年來,其子女也先后被媒體問及父親的近況。今年3月,全國兩會,朱镕基之女、全國政協(xié)委員朱燕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今年88歲了,身體還可以,生活就像他這個年紀的人一樣,每天鍛煉身體,讀書看報。”
3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面對記者“父親身體狀況如何”的提問,朱镕基之子朱云來答道,“挺好,挺好”。
在任上時,朱镕基曾公開表態(tài),退休后,一不作傳記,二不題詞。他曾說過,看書是最好的消遣,但很少看別人寫他的傳記,因為那往往不是最真實可信的。
4000多萬元版稅全部捐出
“讓貧困地區(qū)孩子每天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個雞蛋”
安享晚年之際,朱镕基仍惦念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問題。
2012年,朱镕基提議成立實事助學基金會。目前,該基金會已運轉三年多時間,全部資金都來自朱镕基的捐款,已收到捐款共計近4000萬元。
魯靜向“政事兒”介紹,朱镕基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出書,流程和版稅都按照普通標準執(zhí)行。出書版稅按照朱镕基的指示,直接由出版社轉入實事助學基金會。
朱蕤告訴“政事兒”,基金會的原則是由理事會決策,但會尊重捐贈人的意愿,理事會決議或重要事項會向朱镕基報告。
她透露,在朱镕基捐出的版稅中,由人民出版社轉入的占到80%左右,也有一些其他出版社轉來的版稅。
“朱總理講,近來多次從電視中看到貧困地區(qū)的孩子生活很困難,看到他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學習、生活,營養(yǎng)缺乏,讓人心酸流淚。我們還是要’雪中送炭’,把資金用于資助貧困地區(qū)的教育,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杯牛奶,吃上一個雞蛋。”朱蕤曾向“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回憶。
朱蕤透露,此前,基金會經過調研并報朱镕基同意后,已在湖南和福建分別設立兩個助學項目。今年9月1日,基金會啟動在河北保定的第三個助學項目,為保定市博野縣遷莊小學和白塔小學的500多個孩子提供每天1杯牛奶、1個雞蛋和1份點心的課間餐。
談及基金會助學項目的設立,朱蕤表示,朱镕基一直關心教育平等問題,他認為教育平等要從小做起,不能讓孩子在營養(yǎng)上低人一等。另外,我國也面臨教師資源不平等的問題,所以要獎勵和培訓貧困山區(qū)的教師。
朱蕤介紹說,《朱镕基答記者問》一書一直在賣,人民出版社還將把近兩年的數(shù)百萬元版稅轉給基金會。“實際上已經超過4000萬元。”
“政事兒”了解到,新出版的精裝本的版稅也將全部轉入基金會,“一分錢都不會留。”
“政事兒”撰稿:新京報記者 賈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