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政協(xié)主席牽頭辦攝影展 被天津代書記“請”去談話
2016-09-01 15:27:48 來源: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0瀏覽 評論0條
原標題:政協(xié)主席的紅臉出汗
在58歲的燕連玉眼里,今年的“三伏天”格外漫長。
這種感覺,一方面源自持續(xù)不斷的悶熱天氣,另一方面來自于區(qū)委書記對他的兩次約談。
“書記跟我談話后,我?guī)缀跆焯焖缓糜X,心里的烙印太深了。”燕連玉說,在天津市西青區(qū)工作幾十年,無論是作為區(qū)政協(xié)主席,還是以前擔任區(qū)委副書記、區(qū)紀委書記,都未曾經歷如此紅臉出汗的談話。
意外:不打招呼的談話
7月9日,西青區(qū)委。
燕連玉記得,那是一個周六的上午,區(qū)委常委會剛結束,區(qū)委書記王學旺便叫住他:“你別走,10分鐘后到會議室來一趟。”
進了會議室,燕連玉發(fā)現(xiàn),“陣勢已經擺在那了”。
“今天,我和楊光(區(qū)紀委書記)同志就反映你的有關問題進行談話核實,請你正確對待,如實回答。”王學旺開門見山,拉開了談話的序幕。
“你平時有什么業(yè)余愛好?”
“愛好攝影。”
“你有沒有占用工作時間搞攝影?有沒有利用政協(xié)平臺搞攝影?”
“都沒有。”
“中國·楊柳青國際民俗攝影大展你參與過幾次?介紹下資金使用情況。”
問到這,燕連玉明白了,談話是沖著他牽頭組織舉辦的兩屆攝影展來的。
2014年和2016年,經西青區(qū)委同意,燕連玉以區(qū)政協(xié)主席的身份,牽頭組織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楊柳青國際民俗攝影展。第一屆由當?shù)孛駹I企業(yè)出資贊助,第二屆由區(qū)財政撥款。
今年4月,天津市委巡視組在對該區(qū)巡視“回頭看”時,曾找燕連玉了解過辦展的相關情況。但他沒有想到,3個月后,區(qū)委書記會就此找他談話,而且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
“辦展過程中,你有沒有收取勞務費?”
“有,我作為評委,每次有2000元的評委費,由合作單位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給付。”
“你有沒有出過個人攝影集?”
“2013年出過,自己掏的錢,有合同和發(fā)票。”
不打招呼、動真碰硬的談話,令燕連玉深感意外,但對于天津不少黨員干部而言,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
記者從天津市紀委獲悉,自2015年10月以來,該市把握運用監(jiān)督執(zhí)紀“第一種形態(tài)”,已談話核實1300余名領導干部問題線索,其中局級干部700名,為“四種形態(tài)”落地生根打開了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踐“第一種形態(tài)”的過程中,天津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得到充分發(fā)揮。王學旺約談燕連玉,便是其中一例。
“按照市委常委會部署要求,我們確定了談話的基本分工,即:市委書記負責談區(qū)(縣)委書記和重要部門的黨委(黨組)書記;市委‘五人小組’其他領導,負責談區(qū)(縣)長和有關部門黨政一把手;市委、市政府其他領導,負責談分管部門和單位的黨政一把手;等等。”天津市紀委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
不解:這事有點想不通
第一次約談后不久,燕連玉主動找到王學旺:“王書記,就這陣勢、就這事跟我談,我有點想不通,我回家都睡不著覺了。”
如其所言,對于約談,燕連玉多少有些不解——
“楊柳青是歷史文化名鎮(zhèn)、聞名遐邇的年畫之鄉(xiāng),辦展是為了弘揚民俗文化、宣傳楊柳青,兩次大展都是經區(qū)委同意的。”
“我愛好攝影,但從不用公車、不占用工作時間、不花公款,從未將個人愛好帶到工作中。”
在燕連玉看來,如果他的愛好不是攝影,或者辦的不是攝影展,也許就不會有這些反映了。
有反映不放過,把紀律挺在前面,正是天津實踐“第一種形態(tài)”的鮮明態(tài)度。
據(jù)介紹,天津主要針對信訪舉報件較少、反映問題不具體、涉及金額較小或者反映違紀問題較輕等問題線索,展開談話核實。對涉及十八大以后不收手不收斂的、群眾反映強烈的、現(xiàn)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干部問題線索,涉及工程建設、利益輸送、資產資源交易等問題線索,以及經核實確屬實名舉報的問題線索,則不采取談話方式進行核實。
“對燕連玉的問題反映,主要是違反廉潔紀律,巧立名目收取勞務費;違反工作紀律,巧立名目套取辦展經費,把個人愛好帶到工作中來。”天津市紀委第五紀檢監(jiān)察室主任孫玉杰告訴記者。
在對相關問題反映作出說明后,燕連玉還通過反思,對照紀律要求,主動找出了第一屆大展期間招待標準過高和部分項目未經招投標等問題。在他看來,這兩方面問題存在,但并非故意。
“那時候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理解不像現(xiàn)在這么深刻,習慣認為,在元宵節(jié)舉辦攝影展,人家到你這過節(jié)來了,還不上點本地白酒?一些項目未經招投標,是因為當時錯誤地認為,企業(yè)贊助的經費不算公款,管理上要求不嚴。”燕連玉解釋說。
針對燕連玉的不解,王學旺明確告訴他:“你不要帶情緒,不管反映是否屬實,你都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正確對待,認真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你換個角度,站在組織的角度、群眾的角度、領導干部的角度,就能想通了。”
經過王學旺的開導和提醒,從第二次約談開始,燕連玉的態(tài)度有了轉變……
轉變:舉一反三擔責任
7月27日,天津市紀委。
記者見到燕連玉時,距王學旺對他的第二次約談已經過去了兩周時間。雖然睡眠質量仍舊不高,但對于約談,已逐漸釋然。
燕連玉告訴記者,他是真心喜歡攝影,每年春節(jié)和國慶假期,他和老伴都要到老少邊窮地區(qū)“拍民俗”。組織舉辦的這兩屆攝影展,主要也是展示國內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展過程中,他作為組織者確實存在把關不嚴的問題,通過談話,已接受組織的批評教育,還寫出了剖析整改材料。
“這兩次及時的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給我提了醒、糾了錯、醒了腦,紀律這根弦再度繃緊了。”燕連玉說,約談體現(xiàn)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使他感受到了組織的嚴管厚愛。
通過約談來核實問題、咬耳扯袖,在天津已成常態(tài)。河東區(qū)委書記李連慶便有著類似的經歷。
去年年底,李連慶被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請”來談話。在他澄清相關問題反映后,黃興國嚴肅指出:“盡管問題可能不存在,但你作為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有反映說明群眾的監(jiān)督無處不在。我作為市委的主體責任人,找你談話也是督促你認真履行好主體責任。”
“就問題反映而言我是輕松的,但對于肩負的主體責任,壓力陡增。”李連慶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借助市紀委編印的包括《主體責任人談話核實問題線索工作規(guī)程指引》在內的“五書一刊系列套餐”,河東區(qū)全面開展約談工作,他本人約談處級以上領導干部62人次,其中局級干部24人次,全區(qū)干部的精神風貌為之一新。
燕連玉也表示,作為區(qū)政協(xié)黨組書記,要舉一反三、“活學活用”,通過咬耳扯袖、紅臉出汗來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履行好管黨治黨責任。在即將召開的區(qū)政協(xié)班子民主生活會上,他還會現(xiàn)身說法。
記者了解到,在天津把握運用“四種形態(tài)”過程中,根據(jù)談話反饋情況,市紀委還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研判,對存在疑點的問題線索啟動提級談話、直接初核等“第二步”,既不讓守紀者蒙冤受辱,更不讓違紀者逍遙紀外。(本報記者 瞿芃)
相關閱讀
- (2015-01-16)姚增科“空降”天津紀委 曾與黃曉薇"搭檔"3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