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國務院:居民區(qū)不能再叫曼哈頓、威尼斯等洋地名

2016-03-23 16:19:37 來源: 人民日報

0瀏覽 評論0

眼下祭城路改名的糾紛仍在等待法庭擇期宣判。其實近年來,地名的命名和更改引起的爭議屢見不鮮。一些地方偏愛仿古,覺得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很古怪,例如某地把“土橋”和“八公里路”合并后竟直接命名“土八路”;重名現(xiàn)象更是嚴重,某城市中光是“新村路”,就有6條;更有一些城市,熱衷于起洋名,存在“曼哈頓、威尼斯”等洋名扎堆的亂象。

面對光怪陸離的地名,百姓看法不一:“還是中國名字好,洋名字怎么念啊?”“跟國際接軌吧,也是新潮流。”

河南曾為此出臺過《河南省地名管理辦法》,規(guī)定禁止使用外國地名、人名作為地名。鄭州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缺少有效約束手段和政策依據(jù),是洋地名亂象難禁的主因。

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約束力度和手段很少。形成事實以后,由于各種原因,比如曼哈頓,約束手段欠缺,更改難度比較大。

另一種痛心,來自于城鎮(zhèn)化過程中,古老村鎮(zhèn)地名的廢棄。據(jù)統(tǒng)計,近30年來,伴隨基層行政區(qū)劃和建制村調整,我國有超過6萬個鄉(xiāng)鎮(zhèn)和40萬個村,名稱被廢棄。相比之下,地名的管理措施和文化保護力度顯得較為滯后。

專家統(tǒng)計,人們日常使用的信息中,有8成與地理位置和空間分布有關,主要就是通過地名來呈現(xiàn)。今年2月,《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guī)范地名工作實施方案》下發(fā),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對地名的規(guī)范清理,除了為給群眾提供標準規(guī)范的地名信息、方便社會交往;更是保護文化遺產、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手段。

李立國說,近年來一些地方輕易亂改地名,導致許多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地名快速消失;一些地方在命名時盲目貪大、媚洋、求怪,丟了傳統(tǒng)、斷了文脈,對地名文化傳承造成很大損害。

李立國表示,下一步在做好地名調查、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要重點清理整治居民區(qū)、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橋梁等地名中“大、洋、怪、重名”的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將開展地名文化資源調查,建立資源庫和網(wǎng)絡查詢系統(tǒng),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保護機制。清理整治不規(guī)范地名,主要目標任務是居民區(qū)、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橋梁等不規(guī)范地名。

各地要在明年6月,全面完成地名文化保護和清理整治不規(guī)范地名的任務。李立國表示,要重點整改有背離公序良俗、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不規(guī)范地名,過程中不僅要立足保護傳承,更要充分尊重民意。

李立國說,要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規(guī)律,防止亂改地名、決不能讓大量地名文化遺產無端消失。對群眾已經(jīng)習慣、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不要改;對不規(guī)范地名標志要逐步更換,不搞“一刀切”,既方便群眾又節(jié)約公共資源。

改地名的動因歸納起來五花八門,有些是為了圖吉利,有些是為了趕時髦圖洋氣,有些是為了提高知名度,也有些是為了眼前的經(jīng)濟利益。不管出于何因,都對一地傳統(tǒng)文化構成了破壞,也影響到了該地區(qū)居民的文化認同感。“任性”改名的背后,暴露出的是畸形的政績觀和淺薄的文化觀。

地名承載了大量個體記憶與情感,并非嘩眾取寵的工具。任性一丟后,即使民俗風情能追溯重拾,文化靈魂卻難以復原。2007年第九屆聯(lián)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上,地名被正式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視地名文化,也就是在重視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歷史!

[責任編輯:陳健]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