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孝感巷五夫人巷 石刻木牌見證古厝歷史
孝感巷44號
結社研究《易》學 形成清源學派
明代晉江人蔡清(1453~1508年)既是明朝一代名臣,又是歷史上一位影響較大的大教育家、大理學家。他31歲中進士,當過京官,任過南京文選司郎中、江西提學副使,仕宦過幾個地方,頗有政聲,教授生徒與著書立說是他的主要業(yè)余愛好。
蔡清治學嚴謹,在床邊設案置燭臺,凡與學生講論的問題,臨寐前反復思考,若有所得即起床,點燈記錄備忘。他力學六經、諸子及史集等書,對理學家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的著作,研讀尤精。他在泉州開元寺結社研究《易》學,李廷機、張岳、陳琛等都是其中的成員,號稱“清源治《易》二十八宿”,他們出版論著達90多部。
蔡清在泉州成為研究理學的中心人物,且形成清源學派,其影響遍及全國,是明代理學的代表人物,其著述的《四書蒙引》《易經蒙引》《虛齋文集》全是經典。他著《易經蒙引》的地方,后人稱為“蒙引樓”,在西街裴巷口西側。
石刻木牌匾 見證古厝歷史
蔡清故居于1983年被列入泉州市級文保單位。據記載,蔡清故居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又有稱建于1570年),原是蔡清的宅第,后改為家廟,之后再改為祠。古厝坐北朝南,為兩進、五開間、硬山頂、燕尾脊、穿斗式木構架,由門廳、兩廂、大廳組成,占地面積580多平方米。
走進古厝,坐在廳堂用放大鏡看報紙的阿婆說,她是蔡家的媳婦,如今是老宅里最年長者,古厝自明朝起保存至今,多次修繕、更換壞掉的構建品。
廳堂正上方掛著一塊木牌匾,上書“文莊蔡公故宅”字樣,正中供奉著蔡清的塑像,大廳東墻嵌有清咸豐七年《重新泉郡大寺后文莊公祠序》碑刻一方。
居住于此的蔡家榮介紹,上世紀60年代,現(xiàn)懸于大堂上方的“文莊蔡公故宅”牌匾被家人提前藏起來,才得以保存下來,當時另外兩方牌匾和一幅蔡清畫像被毀。古厝原有三個大門,過去,正中的大門緊閉,只有達官顯貴方能出入;正中央大門兩側各有一邊門,供家人日常出入。
標簽: 西街孝感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