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惠安名臣康朗敢打“大老虎” 世稱鐵漢康夫子

2014-08-22 09:32:15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
查看原圖
  • 家廟內(nèi)的康朗塑像栩栩如生
  • 康朗家廟坐落于惠安螺陽鎮(zhèn)五音村內(nèi),始建于明萬歷年間。
  • 崧洋山上有“飛爐古地”遺跡
  • 菘洋洞曾是晚唐名士韓偓的隱居處
  • 崧洋山上有眾多摩崖石刻
  • 陳明中先生在五音石塔上敲出悅耳聲響。

崧洋名山 賢士留跡

崧洋山,位于惠安螺陽鎮(zhèn)境內(nèi),峰巒疊翠,吸霧飲雨,在山中道上滿布嶙峋怪石,有八仙圍棋、兩鸝朝天、神蛙含露、震動風(fēng)石、疊石奇觀等二十四景觀,是一座很有名氣的山。據(jù)說,崧洋山上也曾留下了康朗的足跡。

在陳明中先生的帶領(lǐng)下,我們一行人在崧洋山巔找到了一座石砌的宮仔廟,門楣上鐫刻“崧洋飛爐古地”幾個字,古色古香。廟外大石上有兩個凹眼,人們稱之為“蟹眼”,用七八尺長的竹竿插入仍不見底。當(dāng)?shù)卮迕裾f,“蟹眼”之水直通東海。宮仔兩側(cè)又天生兩塊大小相近的巨石,相互對峙,左側(cè)的石頭上鐫刻“禱雨處”三字。據(jù)稱,古時每逢旱災(zāi),各地農(nóng)民就會在族長的帶領(lǐng)下來到這里,所有的人都身著白衫白褲,然后由族長口念咒語,向天祈雨。這就是禱雨石的來歷。

《惠安縣志》載:“在縣治南,十二余里的菘洋山,山上有宮仔一間,傳說宮內(nèi)香爐飛入康家,而康都堂生。后磐峰(康朗)歿,爐仍飛去,至今宮仔楮鐫字猶存。”看守崧洋山宮仔的陳榮順先生稱,這宮仔就是縣志記載的“飛爐古地”,康朗年輕時曾在此地讀書,只不過傳說中的“飛爐”不知所蹤。

據(jù)介紹,康朗自幼“有異質(zhì),端方凝重”。7歲入塾館,讀書過目不忘。16歲時,他與兄弟在崧洋山結(jié)廬讀書,常以山景樹木為題,作詩寫文。康朗曾在書齋中懸聯(lián):“懶筑垣墻,恐天地笑人迂拘;大開門戶,放山川入我胸懷”。時任御史的惠安人張岳來崧洋山游玩時,見到這副對聯(lián),當(dāng)即認(rèn)為康朗胸有抱負(fù),定能出人頭地。另外,《惠安縣志》中還載有康朗游崧洋山詩一首:“春游恣攀緣,狂歌入碧煙。海波晴映日,巖岫暗連天。倦歇村中樹,行聽石上泉。到來迷所處,賴有小童傳。” 康朗畢生著作有《中丞詩集》10卷、《中丞文集》10卷、《止戈成略》8卷、《海內(nèi)詩文抄》12卷、《溫陵文獻》16卷等。

螺陽鎮(zhèn)人李惠珍還告訴我們,在崧洋山的山腰處有一個古洞,名曰“菘洋洞”,曾有名士在此隱居。在她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這個古洞。洞外皆是碧綠山藤覆蓋,如果不認(rèn)真看的話,很容易錯過。洞口很窄,僅能容一人探身而下,洞內(nèi)據(jù)說可容納兩三百人。據(jù)說,晚唐著名詩人韓偓曾逃難至此,并隱居于此洞。韓偓還為此賦詩一首:“微茫煙水碧云間,掛杖南來渡遠(yuǎn)山,冠履莫教親紫閣,衲衣且上傍禪關(guān)。青邱有地榛苓茂,故園無階麥?zhǔn)蚍?,午夜鐘聲聞北闕,六龍繞殿幾時攀。”后人將此詩勒刻于崧洋山石壁上。

五音回響 千古流傳

崧洋山下有個五音村,村中有座非常出名的“五音石塔”。據(jù)陳明中先生介紹,五音石塔離康朗家廟不遠(yuǎn),同樣與康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我們在五音村中找到了這座并不算高大的石塔。只見塔高約三四米,呈立體梯形,由條石堆壘而成。在石塔的頂部,放置著5根寬窄長短不一的大青石,這5根大青石與塔身的基石相比,顏色更深,看上去也更古老。陳明中先生爬上石塔,拿著小石頭敲擊這5塊大青石,居然真的發(fā)出了不同的音色。“輕輕敲打,就會有音傳出。仔細(xì)聽,你會聽到宮、商、角、徵、羽這5個中國古樂的基本音階音……”陳明中介紹說。

據(jù)傳,明嘉靖年間,泉州府黎太爺?shù)娇道矢诎菰L,見康朗宗祠(即康朗家廟)是有“燕子歸穴”和“金龜石”的風(fēng)水寶地,遂起忌心,恐康家日后世代為官,便唆使康朗用“金龜石”打造石塔。康朗聽從建議,雇傭工人開采“金龜石”建造石塔。沒想到,造好的石塔上的青石竟能發(fā)出宮、商、角、徵、羽5種不同的聲音,清脆悅耳。

作為惠安歷史名人,康朗一身正氣,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不怵權(quán)貴,敢打“大老虎”,這也使他公正廉直的聲譽如同五音石塔發(fā)出的裊裊清音,必將回蕩千古,發(fā)人深省。

[責(zé)任編輯:林春婷]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