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_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_无码极品少妇_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资源

寂寞空庭春欲晚納蘭容若歷史原型:才子滿清第一詞人

2016-02-02 13:55:42 來源:

0瀏覽 評論0

《寂寞空庭春欲晚》納蘭容若:張彬彬飾演

《寂寞空庭春欲晚》劇中納蘭容若是女主角琳瑯的表哥,滿清第一才子,前途似錦側(cè)帽風(fēng)流卻有著如魚飲水的隱痛,深愛著琳瑯,最后以悲劇收場?!都拍胀ゴ河怼房滴?、衛(wèi)琳瑯歷史原型揭秘,良妃艷冠后宮,納蘭英年早逝讓人唏噓。

寂寞空庭春欲晚納蘭容若歷史原型:才子滿清第一詞人

納蘭容若歷史原型揭秘:清朝第一大才子

出身高貴:一代權(quán)臣納蘭明珠之子

納蘭容若又名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納蘭又恢復(fù)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xué)士、一代權(quán)臣納蘭明珠。

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lǐng)金石臺。金石臺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 康熙御前侍衛(wèi)

納蘭容若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jiān),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nèi)閣學(xué)士徐乾學(xué)。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滴跏迥暄a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jìn)士出身。

納蘭性德成為進(jìn)士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納蘭的母親出身愛新覺羅皇族;納蘭的曾祖父金臺吉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極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wèi),不久后晉升為一等侍衛(wèi),多次隨康熙出巡。還曾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

寄情詩詞不愛榮華富貴 清麗婉約的詞人

納蘭容若拜徐乾學(xué)為師。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xué)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后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納蘭性德詞作現(xiàn)存348首(一說342首),內(nèi)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guān)于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jīng)歷,他的詞作數(shù)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fēng)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作為當(dāng)朝重臣納蘭明珠的長子,本來注定榮華富貴,繁花著錦。作為詩文藝術(shù)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內(nèi)心深處厭惡官場的庸俗虛偽,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納蘭一生雖懂騎射好讀書,卻并不能在一等侍衛(wèi)的御前職位上揮灑滿腔熱情。

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zhèn)魃?。詞風(fēng)“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yuǎn),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cè)帽集》、《飲水詞》等,

天妒奇才 英年早逝年僅三十歲

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納蘭性德葬于何處位于海淀區(qū)上莊鄉(xiāng)上莊村北,皂甲屯西一處臺地上。建于清代順治三年,總面積約為340畝,墓地分為南壽地、北壽地兩個部分,共有寶頂9座,土墳兩座。

納蘭家族祖墓位于上莊村北,今“泰豐商貿(mào)中心”西墻外。納蘭家族祖墓以明珠父親尼雅漢立祖。墓地坐東朝西,背靠皂甲屯,面向陽臺山,俗稱南壽地。一條小河自西北向東南而來,蜿蜒繞過墓地,自墓地左邊向西流淌而去。墓地有墳塋寶頂5座,主位是尼雅漢,按左昭右穆排列,昭位是鄭庫,次昭位是納蘭性德,穆位是明珠,次穆位是揆敘。

納蘭性德墓的寶頂建筑宏大,底座為青石,寶頂中部為漢白玉,鐫刻有圖案,上部為三合土夯實的半圓頂。納蘭氏家族墓地在清代基本保存完好,后多次被盜。

落拓?zé)o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

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gòu)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xù)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xué)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nèi)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

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凄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凄惋而后喜悅。容若詞一種凄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

參與評論